第三篇
救命之恩李兴智
父亲印象最深的是李兴智(河南沂源人)指导员,一九四五年七月,连里派父亲去团部学习,准备回来当文化教员,就是拉拉号子唱唱歌,父亲五音不全一首最简单的歌练半天也找不到调,但对识字写字很感兴趣,指导员说,你当不了文化教员,帮我管管文件当文书吧。刚当文书时,不会写战斗总结,一时半会也教不会,指导员干脆列个格式,时间地点敌部队番号本连负伤人数阵亡人数,敌伤亡人数缴获枪支数量等,填数据就行,真管用。四六年九月退守淮阴时,张灵甫74师特务连骗开城门突入城区,父亲睡着了,李指导员慌乱撤退中摔一跤,正巧倒在父亲身边,一把拽起他:杨维振,还不跑,想当俘虏啊!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懂交朋友,津贴花不完(文书是排级待遇,每月一斤肉津贴),李兴智有时急用就会喊:杨维振,借点钱。一九四八年初又安排父亲去蔡桥教导团学习。今年春节期间父亲思念老首长,打电话到其西安家中,董阿姨接的电话,说:病重了,听不到看不到也不会说话了。也是今年五月,李兴智老人离开人世,终年89岁。我一直想有机会去西安,一定代表父亲去看望李兴智老人,现在终成遗憾。老人临走时有叮咛:丧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收花圈,不搞告别仪式,不告知亲友部属,不给组织再添麻烦。他生前常用河南先贤、明代政治家于谦的诗句“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要求自己并激励后人。翟林康先生告诉我,当时二营的教导员是张问智老前辈(曾任江苏淮阴发电厂厂长),我问父亲对张问智教导员还有印象吗?父亲说,有,教导员像个帐房先生爱讲故事,不知是否能对上号。
杨如平的父亲杨维振政委
在整理父亲回忆的过程中,我感叹不已,那不是一般意义的战争,就是相互间的残酷绞杀。泗县攻击战,泗阳众兴保卫阻击战,来龙庵阻击战,南麻临朐战役,郭楼保卫战等,仗仗都是我死你也死,一个连一个营甚至一个团拼下来只能集合几十人。我惊奇的是父亲竟然能亲历一劫又一劫,生存到最后。我对内战史不太感兴趣,但通过父亲的回忆,我初步了解了作战勇敢的翟宝三营长,言传身教的李兴智指导员,年青有才的宋延年烈士,刚烈英勇的佘琦义团长等。前辈的历史令我追思与崇敬,因对内战史不太精通,学识也有限,整理的回忆当下不会有多少人看的,但结识了历史,结识了勇于探究历史真相的朋友,结识了翟林康宋双平宋鼎等朋友,我深感荣幸,这就是意义和价值 !山东荷泽有位朋友,托我打听江西的顺花门在哪里,他的曾祖父时念春二十年代末在江西赣州国民新编第一师 侦探团从军,后阵亡安葬在顺花门。翻查有限的史料我只能帮他确定,顺花门 ,就是南昌的顺化门,朋友很感激,时念春的后人们起码能在一个相对准确的地点凭悼先辈。无论是革命的后人还是非革命的后人,或汉奸地富的后人,大家都有责任拿起笔墨,在尊重历史事实求是的基础上,发掘先辈史料回顾前人足迹。活着的逝去的,每一个人点点滴滴汇聚的历史潮流,将会展示我们这个民族成熟自信勇敢的真实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