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突破体制之囿。体制问题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从各地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来看,多少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体现在许多地方的红色景区分属于文化、文物、旅游、民政等部门,“九龙治水”的工作格局,使资源的整合利用不能有效进行,且管理部门众多还增加了运行的成本。执法权缺失也是体制问题之一。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或称管理局或称管委会,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执法权的缺失。因为没有执法权,在进行景区管理时要么就会因管而执法越位,要么就会因不能管而管理缺位。总之,两难境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各地尤其是市县一级要成立相应的红色旅游管理机构(如“红办”),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集中,并赋于其执法权及相关政府职能,并形成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是破除体制之囿之要义。
二要突破资金之困。旅游发展要遵循投入产出规律。对于红色旅游而言,解决好投入问题,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红色”体现的是政治,代表的是政府;“旅游”体现的是产业,代表的是市场。红色太浓,抵制市场,经济的作用不能发挥,产业不能发展,长远来看即不利于旅游的发展,也不利于政治文化工程的体现。市场成份太多,冲淡红色,寓教于游的功能不能发挥,经济上的增长也不能换来政治文化效益,更违背了中央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红色旅游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科学地对“吃住生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相对的分类。在游这个环节也就是景区(点),要体现红色文化的严肃性,其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淡化市场成份。其它5个要素,也就是在景区之外,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实现投入的多元化,形成活跃的市场,并要尽力实现旅游经济的增殖。这样对于资金投入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是要突破产品之固。红色旅游发展一个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产品过于呆板,“一根棍子,一张桌子,一栋房子”可以概括许多景区的展现方式。这种现状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红色旅游主要是以革命旧居遗迹为吸引物,固化是由红色文化的严肃性所容易影响的。其二,也是因为红色景区没有将红色文化很好地表现,也就是没有找到其恰当的表现方式。这一部分景区可做大量的工作,要用新形式新材料来包装红色旅游产品,要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增强红色景区的现场感,要开发具有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红色旅游产品。当然突破产品之固并不能脱离红色主题,实现有机结合,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方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境界。
红色旅游六年的发展再一次证明,贴近历史,贴近时代,贴近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就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并迅速发展起来。红色旅游六年的发展已积累了良好条件,其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快的发展。红色旅游,正如毛主席所说“就象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就象站在高山之巅,已见光茫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就象骚动于母腹之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红动中国的又一个时代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