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一 初到北京 |
2006-07-26 10:37:45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因北洋兵强占校舍,学校提前放假)。从此,毛泽东结束了他的“6年孔夫子,7年洋学堂”的学生时代。
1918年5月,杨昌济接受北京大学的聘请,离开长沙赴北京大学执教,出任哲学(伦理学)教授。住在北京地安门鼓楼东大街豆腐池9号。
杨昌济给毛泽东、蔡和森写信谈起到法国去“勤于做工,俭以求学”(简称“勤工俭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初是在第一世界大战前夕,由一些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教育界人士发起的——1912年初,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人曾在北京组织过“留法俭学会”,鼓励人们以低廉的费用赴法国留学,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这个运动经历了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等阶段。1919年前后这一运动达到高潮(全国计有1600多名赴法,其中湖南一省有400多名)。蔡和森、蔡畅、李立三、向警予、李维汉、陈毅、聂荣臻、赵世炎、周恩来、朱德、李富春、王若飞、陈延年、邓小平等人都先后到达法国。他们当中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五四爱国运动的杰出领导和积极分子。他们到达法国后,有的去工厂,有的进学校。做工的分布在巴黎,克鲁邹等地的70多家工厂企业。读书的则分布在巴黎和其他地区的26所学校中,其中主要有蒙达尼公学、杜鲁中学等。
留法勤工俭学者一边从事艰苦的劳动,一边勤奋读书,学习西方新思潮,探索革命真理。他们当中的先进分子在法国组织了一些革命社团,在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蔡和森为首的旅法新民学会,以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为首的工学世界社,以李立三、赵世炎、王若飞为首的劳动学会。这些社团的成立,不仅对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法华工开展革命斗争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后来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从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的问题,希望他们在长沙把勤工俭学运动搞起来,送青年到法国去。信中特别提到:希望润之立即到北京去,帮助推动这项运动。新民学会讨论了这封信,决定派代表到京进行筹备工作。6月23日,蔡和森受命赴京与各方面联系。毛泽东决定不去法国,他想和何叔衡、陈昌留在长沙,把注意力放在国内,发展新民学会组织。
8月间,蔡和森从北京来了好几封信,希望毛泽东速来北京,并强调这是杨先生的意思。蔡和森希望毛泽东帮助他处理去法国的准备工作,杨昌济也牵挂着毛泽东的前程,希望他早日来京,下半年就可以进北京大学深造。
8月中旬,毛泽东致信七舅夫、八舅夫:从湘乡唐家圫到长沙已数日,决定13日动身去北京;感谢他们对患母亲的照料;乡中良医少,特请人开来一药方为母亲治病,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城治病。
8月15日,毛泽东向朋友借了钱,同罗学瓒、萧子升、张昆弟、罗章龙、李维汉、陈赞周等一行25人北上。他们先是步行——沿着洞庭湖环行,再坐船到武汉,后乘火车。火车行至河南境内,因黄河涨水,大水 断了铁路,火车在漯河站停下来,旅客们步行到大石桥。毛泽东利用这个机会同伙伴们一起到偃师县农村进行考察、访问。
19日,毛泽东等来到北京。到北京后, 湖南青年分别暂住在湖南会馆和长沙、湘潭、浏阳的会馆(位于虎坊桥和珠市口附近的胡同)里,毛泽东住在位于烂缦胡同35号的湘乡会馆。
毛泽东很快见到了杨昌济先生。杨昌济向毛泽东谈起湖南在皖系军阀张敬尧的野蛮统治下,青年学生一不能读书,二不能做事;他谈到,北京还总算好一点,段祺瑞中央政府虽说十分昏庸,但还有些顾忌,因此学者们还可以做些事情,像蔡元培、李大钊、吴玉章、陈独秀、胡适这些知名人士还在讲学,像《新青年》这样的进步杂志还可以出版;他希望毛泽东要么到法国去,要么就留在北京大学读几年书。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