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二 再到北京 |
2006-07-26 10:41:40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1920年1月17日凌晨5时,杨昌济先生因病不幸去世。 据萧子升回忆:早在长沙时,杨昌济就用一只特制的大盆,里面装满凉水,天天早晨都要泡在里面洗冷水浴。到北平后,他仍继续坚持,杨昌济说:“人必须每天做一件艰苦的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冷水不仅磨炼意志,还能增强体质。”萧子升断定在滴水成冰的北平,冬天洗冷水浴是杨先生早逝的原因之一。杨昌济即使躺在病床上,也根本没有想到死,他曾对前来看望的友人说,自信可以活100岁,并且准备5年之后,全家移居巴黎,准备学习和研究法、德两国的文字。临终前他还在与友人谈话,说:“吾意正畅”,说罢便溘然长逝,时年49岁。 临终前,杨先生写信给友人、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章士钊说:吾郑重语君,毛泽东、蔡和森乃“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李肖聃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杨昌济“在长沙5年,弟子著录以千百计,尤心赏毛泽东、蔡林彬。”
毛泽东与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悲哀笼罩在他的心头,短短两个多月,人世间他两个最敬爱的亲人——母亲和杨先生先后离开了人世。1920年1月22日,毛泽东与蔡元培、范源濂、章士钊、杨度、黎锦熙、朱剑凡等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称:杨先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无意于富贵利达,以薪资维持生计,为抚恤遗孤,请诸知己慨加赙助。
1920年1月下旬,在毛泽东等人妥善安排下,杨开慧一家扶柩南下。
回到故乡板仓,杨开慧经父亲生前好友李肖聃先生的推荐,杨开慧入长沙福湘女中进修班,自修国文、算术、英文三门课程。坐落在长沙市城北兴汉门外留芳岭下的福湘女中,是美国人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在此校读书期间,杨开慧和国文教员李肖聃先生的女儿李淑一一起剪短发,不讲梳洗打扮,不参加“礼拜”,阅读进步书刊。在李肖聃主编的校刊上,她发表《呈某世伯父》等文章,揭露旧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封建军阀政府的腐朽与反动。她还投入“开放女禁”的妇女解放运动,提倡“男女同校”。她动员和串联了福湘、周南女中的徐乾等6名女同学,毅然离开女校,上了岳云男子中学学习。
1920年1月28日,湖南公民、教职员、学生3个代表团数十人,自上午12时开始,分3路向国务院驻地出发,后来,又转赴国务院总理靳云鹏的棉花胡同私宅。为要求撤消张敬尧向北京政府最后一次请愿。毛泽东以湖南公民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毛泽东等6人被推举为交涉代表。靳云鹏派副官长接见,承诺明日国务会议将湖南问题提出。2月5日,旅京湖南学会成立,毛泽东被选为编篡干事,每星期日上午开学术研究会,下午请中外名人讲演。
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给周世钊写长信: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得其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我不是绝对反对留学的人,而且是一个主张大留学政策的人;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组织一个游俄队;要在长沙办自修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4页。
1920年3月25日,由毛泽东领衔,湖南3个代表团共45人,向全国发出快邮通电,声讨“旅京湘事维持会”,是被张敬尧收买的政客组织,重申湖南人民以驱张除奸为职的志向。快邮代电于4月1日发表在上海的《民国日报》。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