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导思想明确后,习仲勋更注意典型示范作用。他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子洲县周家圪橞村办冬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办学经验很赏识。为了加以推广,写下了《开展冬学运动应掌握的方针》一文,内容丰富,文字简练。他指出:1、坚决贯彻“民办公助”的方针。必须经过群众,把群众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发动起来,才能把冬学办得好。2、民兵冬学运动首先要和群众的冬季生产相结合。3、不能抄袭一套旧的教学方法,必须学用一致。4、冬学运动,要和冬季训练、闹秧歌、医药、卫生、组织妇纺、植树等取得有机联系。5、在开展冬学运动中,注意团结农村中参加冬学运动的部分积极分子是非常重要的。6、对训练冬学教员,应采取开会形式,研究典型,交换经验,不要采取一般贯注式。7、在开展冬学运动中,必须普遍地建立若干个重点,而不是平均地分散力量。
习仲勋通过总结周家圪橞村办冬学的经验,阐述了开展冬学运动的方向,并在全区推广这一经验,对绥德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 减租减息
中共中央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是在1937年8月,但绥德地区的减租减息工作由于抗战前一直存在着双重政权,加之国民党顽固势力不断捣乱破坏,一直未能广泛开展起来。1942年下半年起,针对绥德地区人多地少,而且大部分土地被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广大农民无地可种,只得承受高租重税和高利贷盘剥。在此情况下,绥德地区按照党中央和西北局、边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开始了减租减息工作。
开始,减租减息工作在绥德进展并不理想,1943年,习仲勋担任地委书记后,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加大了减租减息的工作力度,并发展成为普遍的群众运动。各地纷纷成立农会、减租会等,团结农民推动“双减”运动的全面开展。这一年10月至12月,仅据绥德县6个区、米脂3个区、子洲5个区、清涧3个半乡及佳县个别村的统计材料,除按条例减租外,勾欠31732.82石,退租1842.73石,并抽约换约同时进行土地回赎。1943年以后,绥德地区地主把全部土地的50%~80%卖给了农民,土地所有权由集中达到分散。
为了正确贯彻党中央及边区政府的双减政策,防止过左行为的发生,习仲勋经常教育基层党政干部必须在严格掌握政策的情况下开展此项工作,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双减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贫雇农的生活条件,也照顾了地主富农的利益,使抗日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四 建设“三三制”政权
习仲勋在担任绥德地委书记时,正值边区各地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三三制”民主选举时期。作为一个有较长时间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他深知政权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在他的领导下,绥德地区各级政府在政权建设中,均能严格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他的精心安排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下,1944年冬,绥德分区6县先后都进行了选举,共选出议员846名。著名绅士霍祝三担任了绥德县县长,原国民党八十四师旅长刘杰三连任三届边区参议员,知识分子姬伯雄也被选为米脂县县长。习仲勋和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安文钦也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
由于以习仲勋为首的绥德地委模范地执行了党中央所制定的“三三制”选举原则,使一大批开明绅士、知识分子等能昂首走进政府机关并担任要职,使我们的各级政权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更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投身到边区的建设中。
1944年10月,习仲勋奉命到延安学习,由李井泉代理地委书记。1945年8月正式调离绥德。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工作生活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他那坚强的党性、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及平易近人等特点在绥德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位当时只有30岁的年轻地委书记不仅思想、政策水平高于一般人,而且在工作中既讲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遇事善于调查研究,能虚心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正确决断,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和方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任德存 赵旭东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