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习仲勋纪念网>>深情缅怀>>正文
从习仲勋76年革命生涯谈弘扬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三大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凝聚正能量(纪念习老诞辰102周年暨两当兵变83周年研究文章之一)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兆波
浏览次数:
2015-03-31 17:59:2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中,齐心同志深情地回忆说: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是习老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写照,充分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高尚品德和风格,是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精神财富。

    摘要: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贯穿了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党的历史。习仲勋同志的76年革命生涯,充分折射出了这三种精神。习仲勋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何一个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纪念某一个节日,总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当前,我们要通过纪念习仲勋同志革命生涯,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于把握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势,集体纪念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内对外,改革开放,攻坚克难,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实现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凝聚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习仲勋  革命理想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正能量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贯穿了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党的历史。

    2015年10月15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我党卓越的统战工作领导人习仲勋同志诞辰102周年。

    习仲勋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何一个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纪念某一个节日,总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中,齐心同志深情地回忆说: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是习老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写照,充分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高尚品德和风格,是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精神财富。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他在民族危亡和家庭苦难中出生成长,从小就向往光明进步,立志改变旧中国面貌,13岁时,就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开始了他76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5岁时,习仲勋因参加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被当局关押,在狱中,他立场坚定、斗争坚决、大义凛然,被组织上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4月,习仲勋同志与刘林圃同志等共产党人领导发动著名的两当兵变,揭开了甘肃武装起义的序幕,进一步壮大了陕甘边红军力量,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建及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次兵变彰显了党的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开启了习仲勋同志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源头,成为习老76年革命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兵变坚持了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坚持了群众路线,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武装斗争是主要保障,统一战线是重要方法,群众路线是实践路径,并始终体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当前,我们在集体纪念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时,可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着眼更好前进,着力把握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势,进一步挖掘和研讨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奋斗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为了信仰敢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内对外,改革开放,攻坚克难,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实现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凝聚强大正能量。

    一、习仲勋同志等领导两当兵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年4月,是习仲勋同志领导发动两当兵变83周年。

    83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领导两当兵变,是面对“三座大山”的武装反抗,是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英勇实践,是在中国革命低潮和一片白色恐怖下举行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从两当兵变的历史背景和兵变前的谋划准备工作看,体现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 从1927年8月1日起,我们党先后领导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左右江起义、渭华起义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革命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两当兵变应运而生。

    习仲勋同志后来回忆说,“1930年春天,中共陕西省委派我到长武县杨虎城部的警备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从事兵运工作,从此开始了我在陕甘地区革命斗争的生涯。”

    1930年2月,年仅16岁的习仲勋,不顾失去父母双亲的巨大悲痛,冒着深入敌营随时可能被发现的生命危险,开展兵运工作和军事统战实践。他机警干练,讲究策略,同先期进入这支部队的其他几名共产党员秘密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后担任营党委书记,肩负起领导兵运工作的主要责任。在二营(后改为一营),他和李特生、李秉荣成立党小组,坚持党的领导与统一战线的原则和方法,“采取个别串联、散发秘密传单《告士兵书》、《告全国同胞书》和书写、张贴标语等形式,鼓励士兵向长官清算伙食、被服、军械等经济账,争取实行经济民主,捍卫士兵权益;反对长官打骂士兵,争取实行政治民主;教育士兵不要迷信命运,通过斗争翻身求解放,直至公开打出拥护红军的口号,成立‘红军之友社’” 。

    在习仲勋等人艰苦细致的工作下,发展了多名党员。习仲勋同志还运用统一战线方式,广泛结交刘希贤等各方人士,掌握地方情况,注意严肃军纪,维护群众利益,为开展兵运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省委同意,在该营一、二、三连建立地下党支部,成立营党委,李秉荣、李特生先后任书记,1931年5月,不到18岁的习仲勋同志接任营党委书记,党员逐渐发展到30多名,多个班排长由共产党员担任。

    2、从两当兵变的艰险过程看,体现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同乡告发,因学运被当局关押过的习仲勋同志一度被旅长怀疑,在他机智勇敢的应对下,旅长暂时打消疑虑。1932年3月,正当习仲勋等人准备在驻地凤县兵变时,团长曹润华为防止兵运,突然要一营从凤县换防经甘肃两当进驻徽县、成县一带。

    在这紧急关头,习仲勋同志果断决策,组织召开营委会,商议利用士兵不愿远离家乡的抵触情绪,趁换防之机举行兵变,并速派刘书林、张克勤向省委汇报。省委同意后,特派员刘林圃赶到凤县协助营党委全面领导兵变。4月1日黄昏,部队行至两当县城宿营,营党委当即召开扩大会议,对晚上兵变再作具体部署。4月2日零点,一声令下,三个连同时行动,战斗打响后,收缴了一些枪支。由于吕剑人带兵与机枪连激战未果,一时陷入胶着,为避免意外,习仲勋、刘林圃等人当机立断带领参加兵变的二三百人撤出,兵变初获成功。2日当天,兵变部队顺利撤至太阳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由吴进才(后为许天洁)担任支队长,刘林圃担任政治委员,不到19岁的习仲勋担任队委书记,部队千里转战,打算去和前来接应的刘志丹部会合。

    3、从两当兵变后革命者坚持斗争看,体现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两当兵变震动极大,陕甘反动当局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消灭兵变部队。习仲勋和刘林圃等同志沉着指挥,取得通洞、赤沙、香泉、高崖、花花庙和页岭等战斗胜利。直至甘肃省灵台县,被国民党军和土匪夹击、包围,终被打散。习仲勋同志和战友们分散后,依然不顾危险坚持斗争。

    两当兵变发生在国民党军大肆“围剿”红色根据地时期,大大震慑了反动政府,极大鼓舞了革命斗志,有力策应和配合了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开辟陕甘苏区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以此为起点,在1932年4月至1933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甘肃境内先后发生了靖远、西华池等十多次武装起义,为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集结革命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当兵变是习仲勋同志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和他76年革命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从此,他由一位党员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人和军事指挥者。两当兵变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他们在兵变后,分别寻找党组织投入新战斗,刘林圃同志后来在西安被捕并英勇就义,刘志丹同志为他题写了“英雄志向实伟大,勇气流血最光荣”的挽联;李特生同志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兰州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吕剑人、许天洁被捕入狱后,不屈不挠,直到西安事变后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更多的党员骨干如左文辉、石文杰等则分别在各地寻找到党组织或重新加入红军的行列,继续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 解放后,两当兵变的亲历者左文辉总结革命生涯,欣然道:青年信仰共产党,数十年来苦奔波;社会主义初建成,高兴活了一百多。

    作为两当兵变主要领导人之一,习仲勋同志为兵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兵变中,他亲自组织策划,是主要领导者之一;在兵变的几个关键时刻,他始终坚持正确意见,两次拒绝上级派人来在条件不成熟时兵变,时机一到则当机立断;兵变失败后,他进入渭北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成为坚定而有远见的革命战士。此后的几十年当中,习老不止一次地谈到两当兵变,他说:“两当兵暴是一次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段比较完整的兵运工作,其方针是比较正确的。”两当兵变虽然最终遭到挫折,但是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世代纪念和铭记。

    二、习仲勋同志毕生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习仲勋同志的战友们感慨地回忆说,“习仲勋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坚定性。”

    习仲勋同志毕生践行了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勇敢地投入了陕西渭北地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因年纪小投身革命,被当地群众称为“都村三杰”之一。1928年春因为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当局关押,面对狱中的严酷考验,“他立场坚定,不屈不挠,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出狱后回家乡坚持革命斗争,直到深入虎穴领导两当兵变。

    习仲勋同志从党中央到陕北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相识起,就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毛主席和党中央特别关注并重用的一位年轻的群众领袖和高级领导干部。从那时起,直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守卫南大门、北大门的艰苦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主政西北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对习仲勋同志都十分关心爱护、培养帮助、提拔重用,特别对他的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反对极左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尤为肯定。毛主席曾对习仲勋同志作出多次高度评价,一是称赞他“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二是称赞“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三是称赞“他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四是称赞他“炉火纯青”,五是称赞他说“你比诸葛亮还厉害”等。并多次与他谈心谈话和采纳他的“建言献策”。

    习仲勋同志一生对毛主席十分崇敬和热爱,坚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3年2月21日,习仲勋同志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时题词:“毛泽东思想是亿万人民革命意愿和实践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到了晚年,习老还经常深情地唱起在从陕甘宁时期开始流行、反映革命人民对党的领袖爱戴的歌曲《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

    1、习仲勋同志心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一起,创建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转战陕北和陕甘宁边区成为革命大本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两当兵变后,习仲勋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一起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他们学习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为创建照金、南梁根据地进行了艰苦斗争和细致工作。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和共青团特委书记,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21岁的习仲勋同志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习仲勋同志参与领导苏区建设和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春,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也称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成为陕北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935年9月,王明左倾路线影响波及陕甘宁根据地,习仲勋与刘志丹同志等一大批领导干部被错误关押,看守的人劝他逃走,心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习仲勋同志慨然说道:为党尽忠……

    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根据地村庄的墙壁和大树上,毛泽东同志看见了张贴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的“主席习仲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下,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被释放,从而挽救了这块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日后又发展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在瓦窑堡,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见到年仅22岁即早已主政一方声名远扬的习仲勋同志,看到比自己年轻20岁、刚刚被释放、风华正茂的习仲勋同志,毛泽东同志感到颇为惊讶:“这么年轻,娃娃嘛!”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习仲勋同志后来深情地回忆说:毛主席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 “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为此,他始终坚持指出说:中央救了陕北。

    2、习仲勋同志心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军民守卫陕甘宁南大门、北大门,为建设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时期,习仲勋同志领导关中和绥德军民建设并保卫陕甘宁南大门、北大门,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36年1月,习仲勋同志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后随红军西征,8月,习仲勋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派赴关中,在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在此期间,习仲勋同志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习仲勋同志组织领导关中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题词,予以表彰。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1946年毛泽东给习仲勋的九封信:沟通援助中原部队突围方案
·下一篇:“严”与“实”的楷模习仲勋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习仲勋与爷台山反击战
·一项战略性大事——习仲勋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仲勋在1978
·《习仲勋年谱(1913—2002)》出版发行
·李新市: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段往事(组图)
·习仲勋同志二三事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及其早期实践活动
·毛泽东三救、五赞习仲勋(组图)
·习仲勋: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殷祥云:半个月亮
竹枝强:唱响红歌照亮天地间(组图)
中红网-解难、赵刚:增进中美民间友谊 纪念
忽培元文学作品交流座谈会在延举行
【民法典宣传月】长汀古城:传承“红色”基
中红网红色头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20
吴国庆:红色档案进校园(组图)
特稿:红色档案进校园(组图)
中红网-田晓燕:延川县委领导到《毛岸英》剧
周宗胜:福建省连城县:重视“红色文化”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