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习仲勋、刘林圃等共产党人在甘肃陇南两当县领导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是这一时期甘肃系列武装起义的开端,在西北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党领导的军事武装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是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两当兵变震慑了陕甘川三省国民党当局,动摇了国民党政府在西北的统治基础,增加了统治者的精神恐慌,得知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向陕甘边进发,统治者急忙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消灭刚诞生的这支红军游击队,但红军游击队一路向北,无惧敌人的“围剿”,表现出了英勇战斗的精神。
二是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两当兵变显示了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武装的力量,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贫苦人民认识到了要翻身求解放,就必须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从而为陇南一带中共组织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及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组织的力量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领导陇南人民迎来了解放。
三是两当兵变显示了中共组织领导的兵运工作的成功。两当兵变在积极探索走革命武装斗争道路的具体实践上是成功的,为中共组织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兵运工作,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创造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两当兵变成功拉出300余人的队伍,说明中共组织的坚强领导已经成为这支部队的核心力量,这是两当兵变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习仲勋等人从实际出发,摸索出一套改造旧军队的经验,例如推荐共产党员和具有革命思想的士兵担任连、排职务,吸收一批思想坚定、作战勇敢的优秀工农分子入党,壮大党组织。同时,处理好与当地民众关系,赢得群众支持。因此,兵变发生时,士兵们愿意跟共产党走。习仲勋在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时说:“我们进行了一段比较完整的兵运工作,其方针是比较正确的”。
四是两当兵变扩大了陕甘边红军队伍,有力地策应了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两当兵变为开篇,在两年时间里,陕甘地区连续爆发20多次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番号多冠以陕甘游击队各支队,如两当兵变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靖远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和第四支队;平凉蒿店(今属宁夏固原)兵变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等等,同时各支队的目的地是一致的,都是要到陕甘边根据地去。由此可见,兵变后组成的各支红军游击队,是陕甘边根据地由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率领的陕甘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当兵变是这一时期党在陕甘地区发动系列武装起义的旗帜,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同时,五支队在刘林圃、习仲勋等人指挥下,转战陕甘地区,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西北地区的部署,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减轻了对刚刚创建的陕甘边寺村塬根据地的压力,策应了陕甘边武装斗争,对陕甘边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两当兵变为壮大陕甘红军,支持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两当兵变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在武装起义的要求上是必须经过充分的发动,条件成熟时才能起义。两当兵变前兵运工作的成功是对党的六大精神的贯彻和实践,两当兵变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军事行动。当时陕西省委的秘密文件中时时能看到这支部队中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在陕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联系,尤其是1932年6月中央召开的北方会议上,两当兵变的过程和总结是作为陕西省委的重要汇报材料出现在会上。两当兵变从运筹策划到组织发动,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始终从实际出发,将主动权掌握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保证了兵变成功。习仲勋等兵变领导人对兵变进行过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指导西北地区兵运工作极具借鉴意义。后取得成功的西华池起义、铁佛寺起义、横山起义以及赵寿山部起义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两当兵变的影响。因此,习仲勋说:“两当兵暴是一次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