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毛泽东当摄影师
东北老乡吕厚民讲述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13周年纪念日。78岁高龄的吕厚民曾是毛泽东的随身记者。历史选择吕厚民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吕老将更多的历史瞬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近日,在北京八里桥某新建小区,笔者采访了吕厚民。
吕厚民有一张不可多得的手写“名片”:“吕厚民同志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循着毛泽东的手迹,摄影家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这位世纪伟人身上的故事……
农村娃走进中南海
给毛泽东当摄影师
东北解放后,吕厚民经黑龙江省依兰县师范培训班培训,当上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员。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到依兰县招考工作人员,他和姐姐都被录取了,吕厚民被分配到照相科,从事胶片的冲洗、放大和整理资料工作。
1949年3月,吕厚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让他更意想不到的是,1950年1月,他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他首先讲述了一张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许多人的心中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的照片——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一起的历史镜头。
那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当时的照相设备和技术不高,摄影师用美国产的斯比格莱费克斯新闻镜箱,用钨丝灯泡,拍一张须换一个灯泡。暗盒里一次只能装2片胶片,拍完后要立即拉开暗箱再装胶片。因此,有时动作再快,也抓不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为拍到一些珍贵的瞬间,吕厚民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会议最后一天下午散会时,台上台下的人陆续退场,吕厚民看到周恩来也站了起来,但没有退场,而是手拿文件,大步朝还在看文件的毛泽东走去。
吕厚民的直觉告诉自己:机会来了!于是,他疾步走近主席台。周恩来还没有走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已感觉到了,立即站了起来。周恩来首先给毛泽东看手中的那份文件,说了几句什么。从面部表情看,心里很高兴。毛泽东看了也很高兴,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文件拿了起来,翻了两页给周恩来看,并交谈着。就在这时,吕厚民按动了快门。
这张照片在国内外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照片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而且两位伟人长期形成的和谐与默契,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幅经典之作。这幅照片,很快被制成大幅挂画,在国内外销售,进入了千千万万家庭中,许多人至今还保存着。
他的照片屡获大奖
主席夸他短小精悍
吕厚民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获过无数次奖项。最令他终生难忘的那幅照片,是他获得了毛泽东“短小精悍”的称赞——
1958年,吕厚民作为随军记者来到朝鲜。有一天,他正在咸兴北道沙里院大街采访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归国。当时人山人海热烈感人的场面,使吕厚民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冲出人群,正好有一辆朝鲜人民军的吉普车停在路旁。他说明情况,登上吉普车的盖子上,迅速按下了快门。
不久,这幅照片在东德和前苏联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分别获得了金、银质奖。1963年2月的一天,他正随毛泽东在杭州,新华社给毛泽东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吕厚民的《欢送志愿军归国》摄影作品,在古巴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古巴有关方面邀请他前去访问。
从古巴访问回来后,有一次,吕厚民跟毛泽东乘专列到江西。在南昌郊区,吕厚民等工作人员下车陪同毛泽东在田间散步,毛泽东突然问:“小吕,你去古巴访问怎么样?”吕厚民说:“我回来以后写了内参给新华社,汇报了访问古巴的印象。”
“印象如何呀?”毛泽东问。他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很高兴,说:“吕厚民,你很不错呀,短小精悍。”于是,“吕厚民短小精悍”,便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中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