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致江青的信中写道:“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信中的“武林”指杭州,“白云黄鹤的地方”指武汉,“西方的一个山洞”即韶山滴水洞。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南约5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幽深狭谷,它的南面是龙头山,西为书堂山,北为虎歇坪,东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库。龙头山山脚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桥,桥头边有一石洞,洞内滴水,四时不竭,回声悠扬,其韵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
滴水洞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圣地”。毛泽东的曾祖父母、祖父等先人便安葬于此。滴水洞豁口以下,有毛泽东的祖居地东茅塘和家庙毛震公祠。少年时代,毛泽东经常路过滴水洞前往湘乡的外婆家。滴水洞西边山上的石观音曾被他拜为“干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滴水洞的山谷是由典型的板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土壤,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形成独特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1959年6月,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回韶山,曾在韶山水库畅游。游罢,他对陪同前来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小舟,这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你在这儿搭个茅棚给我住好吗?其他领导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嘛!”1960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湖南又与张平化谈起韶山有个滴水洞,地方很好。张平化专程到实地察看,发现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又便于安全保密:在山谷中建房子,连飞机都无法侦察到。张平化看了很满意,于是拍板在这里建房,代号“二○三工程”。
最初,规划宏伟,除了给毛泽东盖房子外,还打算沿着山谷盖一片楼房,建大礼堂和高级宾馆;在虎歇坪山顶建一个直升飞机机场;从湘潭到邵阳的铁路干线上引一条支线,让专列直接开进滴水洞。但由于60年代初国家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中,这个计划无法实现。只能因陋就简,先迁出居住在山谷中的几户人家,再由湖南省建筑工程局工程师刘鸿庆任总设计师,参照中南海毛泽东住房的式样,吸取苏式建筑保暖防寒的优点,设计出一、二、三号主体工程。一号楼供毛泽东及中央领导使用,双回廊,内设主房、副房、会议室、餐厅、娱乐室等,朴素、大方,又极实用。二号楼是两层楼的客房,共24间,是陪同的中央负责同志休息处。一、二号楼有走廊相连。三号楼距一、二号楼有百米远,是随行警卫和省委接待同志住宿的地方。
工程在1960年下半年启动,到1962年,建筑面积共3638.62平方米的一、二、三号主体工程,连同韶山冲至滴水洞的公路,同时竣工。在此之前,公路只通到毛震公祠,距滴水洞尚有两公里多。修建滴水洞的材料只得靠人工搬运,人工搬不动的,就滚到山中,再用绞车和索道运到龙头山。出于战备需要,1970年在滴水洞一号楼背后,建了一间整体浇铸的防震室和一条防空洞。从1960年起,滴水洞进入保密状态。房子建好后,归湖南省委直接掌握,外围由部队警戒,内务由省委接待处具体管理。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到达长沙。17日,在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和湖南省委接待处处长肖根如等人陪同下,毛泽东来到滴水洞,在此住了12天。
到了滴水洞,八三四一部队一部住进了三号楼。张耀祠、高文礼及部分警卫部队住进二号楼,毛泽东则住进一号楼。毛泽东一下车,就沿着一号楼边走边看。他抬头望望葱绿的群山,高兴地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吧!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7年之后再次回到家乡,毛泽东心潮起伏,他以主人的姿态给大家摆起了龙门阵:“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砍过柴、割过草,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喏,从这里上去是龙头山,龙头山过去是黄田坳,以前以黄田坳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韶山,所以黄田坳又叫湘潭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