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伍拾斤券
图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壹百斤券
借谷票的全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这是非常正规美观的一种粮食票证,毛边纸双色双面石印。面额有伍拾斤和壹百斤两种。伍拾斤面额票为花边框,四个角分别有一个圆圈,圆内书“伍拾”竖读隶体红字。框内可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有二行字,一是自左至右弧形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11个字;二是自左至右横书“干谷伍拾斤”5个隶体红色字。中部为一个长方形群众挑谷支援红军的会意图案。下部有一说明及落款,书“此票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用”,落款是“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并加盖陈潭秋小方印章。背面分别竖写二条说明,并用竖线条隔断,到兑换时可剪开,先交一半,第二年再兑换另一半。其说明是“凭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向苏维埃仓库取还干谷贰拾伍斤正”(图3),落款是“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并加盖陈潭秋黑色小方章。另一半是“一九三六年九月取还贰拾五斤”(图3)。壹百斤面额票的设计及图案与伍拾斤类似,只有四个角圆圈内书写内容和中间图案不同,该票上边左右角圆内书阿拉伯数字“100”,而下角两边书的则是隶体“一百”二字。中间为半圆形红军战士冲锋行进图。背面说明图形也与伍拾斤相似,即一九三五年九月还伍拾斤,一九三六年九月还伍拾斤(图4)。这2张借谷票的图案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特征,与苏维埃经济建设公债和战争公债极为相似,尤其壹百斤图案,基本上与战争公债伍角券图案是一样的,虽然从来没有文献说明此借谷证是谁设计的,但一看就知道应该是黄亚光同志的作品。
图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伍拾斤券背面
图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壹百斤券背面
借谷票的版式较难区分:
按面额分,借谷票只有伍拾斤和壹百斤两种。
按使用区域分,借谷票有全中央苏区通用与地方局部使用两大类。但这两大类借谷票的款式都是一样的,应该是中央印刷厂统一印制的。区别只在于地方局部使用的借谷票,在其正面边框内左右两边加盖某某县的竖式文字标记。目前公开资料显示的地方局部使用的借谷票有“瑞京县、兆征县、长胜县、新泉县、登贤县、洛口县、赤水县”7个县。按逻辑推理,1934年7、8月份间,在中央苏区设立的县都有发行,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实物而已。这种借谷票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细分的版式。
借谷票有如下两个鉴赏特征:
一、独特风格的设计制作,创中国粮票多项之最
(1)最早的石印版粮票。石印印刷技术是清朝末年从外国传入中国的,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石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许多比较高级的印刷品,都使用石印技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刷发行重要的证件、纸币等,都是使用这种当时最为先进的石印技术。其目的很显然,就是尽量防止不法分子的伪造。借谷票采用石印印刷,成为中国最早的石印版粮票。
(2)最早的双面印刷粮票。借谷票采用双面印刷设计,正面为红、黑双色套印,背面为单一黑色,成为中国粮票历史上第一张双面印刷粮票。
(3)最小的苏区粮票。这种借谷票横只有10厘米左右,宽只有7厘米多一点,整张票不到巴掌那么大,是苏区诸多粮票中最小的。
(4)最多私人印章的苏区粮票。借谷票的正面下方有一个中央粮食部部长陈潭秋的红色印章,背面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注明1935年9月和1936年9月还谷的数量,在还谷数量的左下方分别各盖有一个黑色的陈潭秋印章,一张票三个章,是苏区粮票第一次出现的。
(5)最早有政治宣传画面的粮票。伍拾斤面额借谷票,正面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群众挑谷支援红军场面的图案;壹百斤面额借谷票,正面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红军战士冲锋行进图案。使借谷票成为袖珍的政治宣传画,起到宣传鼓动群众的作用。这在中国粮票中是第一次出现的。
图5 伍拾斤版主图
图6 壹百斤版主图
二、无阿拉伯数字编号,是借谷票的一种缺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因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石印技术,图案清晰,美观大方,是苏区粮票中最漂亮的。根据中央粮食部长陈潭秋在1934年9月30日《秋收粮食动员的总结》中所说,全苏区借谷58万担,土地税征收12万担,红军公谷1.23万担的数量推算,这种借谷票的印数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每张规定的数量50斤或100斤已经不小了,比米票的几两几斤大多了。按理要有阿拉伯数字编号,一票一号,更严格地防止不法分子的伪造。遗憾的是就是没有编号。这也可能是因为借谷票印刷采用的是最先进石印技术,设计者觉得安全系数较高的缘故。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地考证。
从收藏实践看,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没有进行编号管理,比较容易制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当代社会,仿制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不少假票,有些假票非常逼真,各位收藏爱好者一定要非常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