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庆期间,我在兴国县一位收藏家处,买到一张破破烂烂的红军临时借谷证蓝色伍拾斤券(图1)。这张借谷证的领粮单位处,斜盖了一个“中央兵工厂留守处”的印章。借谷证虽破,但印章非常清楚,深得我喜爱。
图1 中央兵工厂留守处使用红军临时借谷证蓝色伍拾斤券
之后,我又买到一张破烂的介绍信(图2)。介绍信的内容不是特别有史料价值,倒是介绍信上一个椭圆形公章非常漂亮,让我爱不释手。这个印章,上方书“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方的印文缺失只能看清楚一个繁体的“总”字。还好,左边落款很清楚,是“兵工厂总务处”几个字。说明此印章是“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总务处”的公章。
图2 中央军委兵工厂总务处介绍信
有了这两件红军兵工厂遗留的苏区文物,我脑袋常常出现红军兵工厂始建于何时?经历过什么变迁?最旺盛时有多大规模?等等问题,力图对这两件并不起眼的苏区文物进行一番诠释。
图3 中央军委兵工厂总务处印章放大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
现在虽然查阅资料很方便,但又很麻烦。方便的是互联网发达,上网百度一下,很快就会显示你想要的内容。麻烦的是网上所查找的资料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对网上、书上提供的史料需要甄别,这项工作非常让人头疼。比如,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时间问题,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说是1932年2月,而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辞典》中说是1932年3月,权威专著都在“打架”。
又如关于红军兵工厂的来龙去脉,《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04、305页)共有关于东固养军修械所、东固淘军坑兵工厂、白石红军修械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处、富田中央兵工厂、福建兵工厂、粤赣军区兵工厂共7个词条,可是只字没有提到“官田兵工厂”几个字。
而上网搜索“红军兵工厂”,却没有一处提到“富田兵工厂”的事,都说江西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的兵工厂才是红军第一个中央兵工厂,有图、有负责人、有事情经过描述。
书上与网上两边都只字不提对方所说之事,好像有点对着干的味道,让人觉得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作为一个从事收藏的人很难为情,写作时不知道应用谁的说法为好?真苦了我们这些“草根”出身的人物!
图4 中央兵工厂总务科旧址
由于上述原因,笔者只好综合两个方面的史料,初步对中央兵工厂的来龙去脉归纳如下,如有不对,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兵工厂,建立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的廖氏宗祠务本堂里(图5)。
1926年10月,郭滴人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回到龙岩,在江山、小池等地秘密活动。1927年7月,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根据郭滴人的指示,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在山塘村建立兵工厂,主要修理和生产各种武器。9月初,郭滴人派廖秀考与上杭蛟洋傅柏翠联系,请来广东刘益和等五位制枪师傅,制造了17支“漏底枪”和一批子弹、手榴弹、土炮等。10月23日,山塘农会准备趁群众“拜姑婆”敬神集会举行暴动,后因消息走漏事情败露,负责人廖柏清及其兄廖柏英当场被被国民党杀害。
图5 山塘兵工厂旧址
1929年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再度入闽,并与郭滴人联系枪支弹药补给问题。朱德率部队经过山塘村时,还特地查看了山塘兵工厂生产情况。
1930年3月24日,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军事问题决议案》,指出“闽西政府办修械厂、子弹厂,以增加武器”。1930年8月,闽西特委决定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塘兵工厂将人员、设备迁入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同年12月迁往永定虎岗,改称“闽粤赣军区兵工厂”,毛泽民任厂长。1931年夏,闽粤赣军区兵工厂迁往长汀四都。全厂有140余人,主要生产子弹、三刃刺刀、枪托、毛瑟枪、马尾手榴弹、地雷等。同年冬,改为“福建军区兵工厂”,增设木工股、炸药股。1932年4月,红军东征漳州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军工器材,部分装备了福建军区兵工厂,使兵工厂如虎添翼。1932年,福建军区兵工厂迁到汀州城。1934年5月,并入瑞金岗面中央兵工厂。
在江西,1927年底由东固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创建东固养军山修械处。最初为修械小组,只有五六人,少许打铁用具。1928年6月,工农革命军第九纵队也开来东固,养金山修械组遂发展成为养金山修械所,有30多人。不仅能用土法修理土枪土炮,还能制造单响枪,翻造子弹。同年冬,修械所发展到80余人,更名为养金山修械处。成为赣西南红军最主要的枪械修造处。
图6 官田兵工厂旧址
1928年春,兴国、吉安、泰和三县交界的淘金坑,创办了东固淘金坑兵工厂,由赤卫队长徐发林兼厂长,谢云龙任经理。设熬硝、火药、木炭、采购、交通5个组和外地联络站。主要生产土枪、土炮、弹药,兼制大刀、梭标和农具等。
1931年秋,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处,厂址设于都县平安寨。处长崔鼎武,党总支书记郑阿祥。同年底,该厂与白石红军修械厂等合并,成立富田中央兵工厂。
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了一片。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各地原有修械所、修械处、兵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枪械修理和弹药生产任务。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兵工厂”在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成立。由于兵工厂地址在官田,也称“官田兵工厂”,厂长为吴汉杰,党委书记为张健。
官田兵工厂成立初期分为枪炮科和弹药科两部分。1932年4月初,红一军团攻下了国民党钟绍奎军的巢穴岩前,缴获了敌人兵工厂的机器设备。4月20日,红军又攻克福建的重镇漳州、厦门,缴获了国民党军卢兴邦和张贞的修械厂的两部机床、一台30马力的发电机、一批汽油和其他一些修械材料。这些均被运送到了兵工厂,使兵工厂的设备得到大大改善。
图7 中央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
随着机器设备的增加、人数的增多,兵工厂在枪炮科和弹药科的基础上,发展成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
枪炮厂内有修理股、机器股、机枪股:杂械厂内有红铁股、刺刀股、木壳股、牛皮股;弹药厂内有子弹股、炸弹股。
1932年5月,官田兵工厂开始制造手雷和地雷。且经检查组试验.一颗20多斤重的地雷,可以把周围3丈远的树木炸断或炸伤。同时,兵工厂又招收大批原来铸锅、造土火药的工人,并且扩大了厂房,开始制造木柄和马尾手雷及地雷。
有了工厂、工人和机器设备,要生产出武器弹药,还得有原材料。为粉碎敌人的严密封锁、解决原材料问题、全力让机器转起来,兵工厂和相关部门一起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综合解决生产原材料的办法:
一是自己生产。如自己打制铁砧、铁锤、锉刀等造弹工具:买不到油,就造大木轮,利用水力来带动机器;没有硝酸,就设法用腐朽的木头磨成粉末,和白药配成火药;做底火的铜皮用光了,就用弹壳打成薄铜片来代替。
二是自己筹集。把地主和神庙里的金属铸器没收交给兵工厂。规定战士每打一枪,都要尽可能将子弹壳收回,然后交兵工厂翻造。仅3个月左右,就收集到子弹壳20多万斤。拨出一些铜元(钱币)制子弹头,铜元不够就用其他东西或银元到市场上去兑换。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还颁布告示,要求广大工农群众将拾到和保存的子弹壳及铜、铝、铁等物品,作价卖给或捐给红军。
三是向敌人要。发挥“运输大队长”的作用:每次打了胜仗,都要求后勤部门在清缴战利品时,务必搜寻紧缺的军工生产原料。缴获的武器拿不下时,就把枪机卸开,装在衣兜里,多了就串起来背上,枪杆叫俘虏或老乡扛着。
四是到敌占区搞。派人化装进入敌占区,秘密搞到需要的原材料后,再偷运出来。总供给部还派出由300多名老战士组成的特务队,在有经验的后勤干部带领下,分头行动,多次秘密潜入白区,接运从福建厦门、漳州等城市采购的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