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石峰村民管联汉唱《红军抗日歌》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失散红军吴长生遗像(2002年去世,享年89岁)(黄光棉 摄影)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正式开放前的6月28日,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到此参观(管永兴 摄影)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的主题为“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出发”(管永兴 摄影)
光盘第7集介绍了《红军抗日歌》在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村活态传承(管其乾 摄影)
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五年级的部分同学正在演出歌舞节目《红军抗日歌》(黄丽英 摄影)
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五年级的部分同学正在演出歌舞节目《红军抗日歌》(黄丽英 摄影)
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五年级的部分同学在《北上抗日宣言》发布88周年研讨会上表演歌舞节目《红军抗日歌》(网络资料)
规划设计中的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观景台效果图(管桂芳 设计)
炎炎的夏日里,福建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五年级的8位小朋友,经常身穿红军服,高举红军旗,在悠扬的儿童合唱《红军抗日歌》歌声中进行舞蹈节目的彩排。
《红军抗日歌》曾在延边电视台并两次在央视播出
《红军抗日歌》是我军第一位作曲家、朝鲜族红军战士崔音波创作于中央苏区瑞金的一首《红军抗日歌》,至今依然在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和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永安市苏区人民红色歌舞队、永安市客家红色歌舞队等单位活态传承。2012年,当石峰村民管联汗演唱的《红军抗日歌》上传互联网后,先是迎来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朝鲜民族史学家李光仁到石峰村采访,并写下了《崔音波评传·第八部<在遥远的福建>》,之后,后又引来了延边电视台记者金光铉等到石峰村采访,2014年6月6日《三明日报·周末》B1版《音波为媒:红军村里访红歌》和2015年8月28日《三明日报·周末》再次以《延边电视台到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采访》为题做了报道。
再后来,又先后两次迎来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央视记者采访的节目先后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期间的2016年10月22日《朝闻天下·北上抗日,鼓舞民心》和2016年10月23日的央视一套播出的央视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第四集》中播出。节目中,石峰村村民管联汗和石峰村荣誉村民王福利分别在央视节目上完整演唱了《红军抗日歌》。百度搜索上述央视节目的两个标题,即可看到。
《红军抗日歌》由我军第一位作曲家崔音波作曲
土地革命时期由崔音波在中央苏区瑞金创作的《红军抗日歌》之所以在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得以活态传承,源于有一位北上抗日先遣队失散红军在石峰村定居并口语相传。
关于吴长生的生世,永安委党史研究室1990年9月印刷的《燕江红旗》黄皮本141页中,就有俞炳模、肖传坤采录的吴长生的回忆录《红七军团十九师解放永安片段回忆》一文。
今年暑假期间,刚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辗转寄来的吉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朝中双语播报的《中国朝鲜族抗日斗争史访谈纪实片》中,朝鲜族史学家、朝鲜语教授李光仁介绍说,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中,催音波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作曲家和音乐家,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在解放军的历史中,红军的历史中,都留下了催音波的名字。
催音波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创作了很多歌曲,也编了很多歌曲,他经常提着小提琴在各地公演,当时发生的事情,现在才一件件地披露出来。所以,我们才得以知道催音波。
朝鲜语教授李光仁说,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音乐家催音波也与会,催音波与自己所属的中央工农剧社全体文艺人员一起,组织了大型文艺表演,大概有七八次文艺表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博古作词、红军音乐家催音波作曲的会歌,在苏维埃大会上被大家一起吟唱。这首歌响起时,催音波亲自在前面指挥演奏。
永安城乡唱响《红军抗日歌》
2015年8月26日上午,石峰村民管联汗向延边电视台记者金光铉介绍说,那是七八岁的时候,失散红军吴长生有一个儿子和我差不多大,我到他的家里去玩,他就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教我们唱《红军抗日歌》。
自从2011年12月,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音乐教师王福利到石峰村采风,并听到石峰村民管联汗在唱《红军抗日歌》以后,王福利及时整理了歌谱,并在永安市区人民红色歌舞队中教唱。这些《红军抗日歌》的教唱活动被制作成音频或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播出后,引起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目前,在百度文库上只要搜索“红军抗日歌”就可以找到类似于“《红军抗日歌》最早应该传唱于北伐战争时期;还是土地革命时期;或是抗日战争时期;或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初中历史考试选择题。
2021年7月1日,永安市小陶镇建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原小陶中心小学音乐教师黄丽英将自己在学生中教唱的童声合唱《红军抗日歌》音频节目,放在小陶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展厅内,采用光控开光自动播放《红军抗日歌》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后来,王福利老师又对《红军抗日歌》的歌谱进行改编,改编后的歌曲以红军军号声为前奏,歌曲的末尾以重唱“我们全部对外作战去,为自由苏维埃的新中国”作为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