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从“长江”走向深蓝——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艘纪念舰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7月21日
作者:王爱甡
浏览次数:
2025-07-21 11:18: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驻泊着一艘满载传奇的荣誉之舰——长江舰,舷号“53-219”。作为人民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纪念舰,它在新中国海军发展、建设史上意义非凡。走近这艘军舰,触摸历史的脉搏,一幅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画卷徐徐展开。

    长江舰的前身是民权舰,于1929年1月16日开工,同年9月21日,在江南造船所(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该舰舰长60米,宽7.9米,吃水2.1米,排水量462吨,航速17节。武器方面,该舰装有120毫米速射炮一门、100毫米速射炮一门、76毫米高炮一门、57毫米单管机关炮两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一门等。该舰虽然不大,但火力较强,有“小巡洋舰”之称,是当时的主力炮舰,战功卓著。

    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权舰随所在舰队一起坚守长江,多次遭到日军空袭。凭借指挥员的得当处置和官兵全力死战,民权舰得以保存,被官兵誉为“击不沉的战舰”。1949年,民权舰退守重庆后就一直作为机动舰艇使用,后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次年4月,该舰被命名为长江舰。

    1953年2月19日,长江舰迎来重要历史时刻。毛泽东登上该舰视察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同舰上的官兵们一起生活了4天3夜,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建军训词。

    当军舰沿长江航行至江西彭泽县江面时,毛泽东回想起1921年夏天,与何叔衡乘船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往事,一语双关地说:“过去这边的水道很窄,现在变宽了,水道变了,世界也变了。”

    2月20日,毛泽东到护航的洛阳舰视察。当他看到洛阳舰指挥舱壁上,挂着华东军区副政委谭震林“为太平洋和平而奋斗”的题词,有感而发:“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帝国主义从海上破门而入,侵略我们国家。中国人民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海上铁路。”

    2月24日,毛泽东在南京下关中山码头检阅海军部队,先登广州舰,后上南昌舰,检阅了登陆舰和鱼雷快艇高速航行演练。毛泽东问了几艘军舰的吨位后说:这几艘舰加起来,也没有“重庆”号大,比起美国第七舰队的军舰就更小了。他伸出小指头晃动了几下,然后把左手放在低处说:现在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多。又把左手抬高一些说:帝国主义的海军有那么多。接着扬起右手往上一举说:将来我们的海军要这么多!要有大舰!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我们的海军一定能强大起来!

    这次视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一次视察海军部队,也是深入基层部队时间最长的一次,长江舰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海军发展征程上的一座特殊里程碑。1968年2月,为纪念毛泽东视察长江舰15周年,海军党委决定以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时的年、月、日,授予长江舰荣誉舷号“53-219”,长江舰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艘纪念舰。因此,长江舰被称为“荣誉之舰”。

    长江舰是“战斗之舰”,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后,长江舰在长江口扫雷、抗击国民党飞机轰炸和执行战备巡逻等任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褒奖;长江舰是“缅怀之舰”,与毛泽东在舰上共同生活4天3夜的海军官兵,把对领袖的景仰、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都寄托在长江舰这一特殊珍贵载体上;长江舰也是“擘画之舰”,在这次“难忘的航行”中,毛泽东不但为海军建设发展指明方向,还提出了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伟大构想。

    2020年10月,海军党委研究并上报中央军委批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复造毛泽东曾视察过的长江舰。在新时代重获新生的长江舰,由原建造单位——江南造船厂按照原图纸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军抢修白龙江畔栈道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从“长江”走向深蓝——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
人类的文明形态与财富分配密码
八一建军节的感悟(组图)
毛主席亲自指挥三次反“围剿”的军事贡献无
游览天山昆仑山两山交汇处(组图)
走进被国内外专家誉为“西域第一生态景观”
红色头条-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历史意
八十三年祭:郭兴禄、郭兴德双烈士唯一侄子
毛泽东主席无敌战略指导艺术在中国人民抗日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中国战略布局的宏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