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晋察冀边区的“树叶训令”
来源:《党史纵览》2024年第12期
作者:张敏慧
浏览次数:
2025-02-11 10:12:2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42年,由于旱灾和日军的封锁“扫荡”,晋察冀边区军民进入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将树叶作为口粮。而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签发了这样一道“树叶训令”。“树叶训令”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革命战争年代,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百姓的无比关爱之情,彰显出人民军队铁一般的纪律意识。

  灾荒与日军“扫荡”造成空前困难

  1937年,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山西五台组建,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分兵四路向察南、雁北、冀西等地发展。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四个军分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对这块根据地的进攻和“扫荡”从未停止过。晋察冀军区成立仅半个月,日军便调集2万余人从平绥、同蒲、平汉、正太铁路分路对根据地进行围攻。

  1942年春,晋察冀边区又遭遇了大旱灾,很多庄稼都因缺水而旱死,冀中平原和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收成锐减。旱灾加上日军的“扫荡”“蚕食”和全面进攻,晋察冀边区粮食、药品以及基本生活日用品十分短缺,经济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雪上加霜的是,疟疾、痢疾、回归热等疾病在边区许多地方蔓延流行,还有不少战士得了夜盲症,却因为缺少药品得不到及时医治。

  据相关资料记载,1942年8月,仅日军对北岳区进行的两个月“扫荡”,就抢走粮食5800万斤、现款60余万元、牲口1.1万头,毁坏庄稼5.2万亩。

  军民采叶充饥

  在那段艰难的反“扫荡”岁月里,边区军民饱受战事和饥荒的摧残,许多地方的群众被迫捋树叶、剥树皮充饥度日。

  而随着灾荒的加剧,树木低处的树叶所剩无几,要想采摘到树叶,只能让会爬树的人冒着危险爬上树干的高处,用斧子、镰刀把树枝砍下来,下面的人负责捋树叶。群众将采得的嫩叶捋下后,把树叶放到大瓮中用清水沤起来,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两三个月之后就能吃了。这种树叶当时被称为黄菜,食用时用刀切细,拌上少量玉米面、豆面或炒面,或蒸或煮。

  没有粮食吃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当时军队缺少给养也是大问题。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部队以喂马的黑豆为主食,吃黑豆很难消化,不少人因此消化不良甚至得了胃病。后来即使是难以消化的黑豆也不够吃,八路军战士不得不采摘树叶充饥。那时部队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是几个二三两重的树叶饼,吃不饱就多喝点野菜汤。为了不断粮挨饿,战士们每天出去采树叶,而一棵大树上的树叶仅够一个排39人吃上一天。当时的晋察冀司令部设在唐县和家庄村,村里有老百姓900多人,再加上200多人的部队,村庄附近的树叶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需求。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因为部队里都是年轻人,手脚灵活,上树也很容易,要是双方抢着摘树叶,老百姓肯定抢不过。部队摘了老百姓就没得吃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可能就要影响军民关系。

  不与民争颁布训令

  群众需要度荒,部队需要军粮,战马需要饲料……这一切问题,都压在了聂荣臻肩上。看到老百姓吃树叶、树皮,孩子们的身体都很瘦弱,聂荣臻心里很着急。

  有一天,炊事员采来一篮嫩杨叶芽,拌上仅有的一点玉米渣渣,给聂荣臻蒸了一小盆“苦累”(一种把菜蒸在一起的代食品)。聂荣臻询问炊事员杨树叶的来源后,严厉地批评了炊事员“与群众争抢树叶,不为群众断粮所着想、不为忍饥挨饿的伤病员所着想”的错误做法。他要求炊事员把“苦累”端回去送给机关的伤病员吃,并斩钉截铁地说:“人民子弟兵绝不与民争食!”

  随后,聂荣臻摇起电话,指示军区政治部迅速起草一个训令,“命令全区所有部队,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离村庄处采摘树叶充饥”,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一律不准采摘杨叶、榆叶,也不准在村庄周围挖野菜,这些东西要全部留给驻地群众。

  训令通常是部队里以政治部名义下达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针对的是非常重要的事宜。这个关于“禁止采摘树叶”的特殊训令以布告的形式贴到村庄周围,要求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训令发出后,部队每天要跑十几里的山路去摘树叶,附近山上的树叶野果都留给老百姓。

  当村民们得知此事后,纷纷表示八路军是我们的子弟兵,大家应该一起共渡难关。更有一些群众找到军区和边区政府,恳切地希望聂荣臻收回训令,但是聂荣臻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而是说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八路军的纪律。”

  后来,这个训令不仅没有被收回,而且还传达到了晋察冀北岳区的各个部队里。

  自己动手节衣缩食

  在党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引和边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军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他们紧密团结,艰苦奋斗,通过增产节约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困难。

  这一时期,党中央对敌后抗战连续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目前形势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敌我斗争更加激烈的阶段,我们的总方针应当是坚持长期的斗争,要采取一切斗争方式(从激烈的武装斗争到敌占区革命的两面政权)同敌人周旋,力争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但是武装实力,而且是群众实力),以待有利时机。为利于坚持长期战争,准备将来反攻,要坚决实行精兵简政,节省民力,休整兵力,训练干部和发展经济,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建设。

  1941年秋季反“扫荡”结束,经济上的困难刚一出现,晋察冀分局和军区就对边区军民进行了爱护根据地、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1942年,当困难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根据地一方面抓紧反“扫荡”斗争,另一方面又大力动员和组织干部战士,利用战斗空隙,帮助群众重整家园。

  机关和部队普遍制订了节约粮食计划,所有脱产人员,除伤病员外每人每天节约一至二两粮食。农业生产方面,适时地开展抢种抢收运动,能种什么就种什么,能收的积极抢收,尽量做到颗粒归仓。在军队内部,领导与战士同甘共苦,各级干部带头参加生产自救。为了抗击旱灾,聂荣臻亲自挑起扁担,同青年战士一起挑水播种,还与警卫员、通信员一起养了一群羊。

  为了节约经费,一张纸一个信封都要正反两面用。医院里的纱布经过洗涤消毒后继续使用。为解燃眉之急,聂荣臻命令部队杀掉一批老弱病残坐骑,把马肉和部分黑豆分给战士和群众。没有炕席,各部队和机关自己动手找草帘子。夏装由每人两套改为一套,棉衣能拆洗重穿的就不发新的。为了节省民力,边区政府制定了《晋察冀边区抗战勤务动员办法》,规定只有县团级以上的机关才有权动员民力。为了与疾病作斗争,边区还发动大家广泛采集中草药,自力更生制作了许多简单的医疗器械,满足了战时的需要。为渡过难关,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最紧张的农忙季节,机关、部队、学校都停止工作,突击生产,甚至连医院里的许多伤病员都到地里劳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新华日报》招待战地记者
·下一篇:无
·《晋察冀画报》研究部红色教育示范基地落成(组图)
·《晋察冀画报》研究部红色教育示范基地落成(组图)
·《晋察冀日报》:一面战斗的“文旗”
·远航:祖国,我想对您说……——晋察冀纪念馆记事(组图)
·郑斯维:石家庄市经济学会会长狄运武赴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考察调研(组图)
·特稿:石家庄市经济学会会长狄运武赴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考察调研(组图)
·石家庄市经济学会会长狄运武赴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考察调研(组图)
·尹拯山: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赵志勇一行到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祭拜先烈(
·特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赵志勇一行到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祭拜先烈(组
·晋察冀的“吊儿大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晋察冀
“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开幕
金日光:永远不能忘记钱(学森)老的遗愿!
红色头条:6条理由告诉世人:哪怕再过一万年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中红网湖北红
袁远: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伟人
特稿: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伟人
沉痛悼念王忍之同志(组图)
宋金良:沉痛悼念王忍之同志(组图)
特稿:沉痛悼念王忍之同志(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