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红军和革命群众的文化素质,培养各级各类革命人才,中央苏区广泛开展了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等。办教育关键在师资。当时,创办师范教育为的是培训大量工农群众自己的红色教员,并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在职教员的培训,是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办各级师范学校,丰富师范教育层级。中央苏区的师范教育,是从开办各类教员训练班起步的。苏区教育部门打破常规,把稍有文化基础的工农群众召集起来,经过短期培训后充当教师,以应急需。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各地纷纷创办起比较固定的列宁师范学校。1930年7月15日,在闽西苏区,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在龙岩创办了列宁师范暑期学校,后改名为闽西列宁师范学校。1932年1、2月间,江西省立列宁师范学校创办,校长由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方维夏担任,校址坐落于兴国县城李寿庭公祠,学制规定为2年,面向江西全省招生,学习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自然、教学法、教育法规、音乐、美术、体育等,学员毕业时,学校制发印有马克思头像的毕业证,同时也是介绍工作的证明。
1932年2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天后宫,徐特立亲自举办了师资训练班。当时,师资训练班的条件非常简陋,200多人聚集在一间大教室里,由徐特立亲自授课。虽然办班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但受训学员基本上掌握了政治、算术、理化等各科的教学方法。学员中除9人留下以教育部巡视员身份分到瑞金的9个区之外,其余学员都回到当地,成为创办地方列宁小学的红色师资。以师资班为基础,1932年10月,创办了中央列宁师范学校,学校随中央教育部迁至瑞金洋溪,由徐特立担任校长,有教员12人,学生400多人,除开设文化课程外,还要开展军事训练活动。为解决办学经费困难,还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学员开荒、种菜,既改善师生生活,又培养劳动技能。学校还成立了党团组织、反帝大同盟、俱乐部等学生社团。虽然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关系融洽,互帮互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是我们党在当时创办的最高级别师范学校。自此,从地方到中央建成了一系列多层级、多形式的师范学校。这些学校培养的教师,既保证了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发挥了“工作母机”的作用。
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注重教学效果。为了突出师范教育特点、提升教学效果,中央苏区的师范教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设置。
首先,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当时的师范教育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招录的学员大多来自工农群众,文化程度不高,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培训成为合格的红色教员,就必须打好文化知识基础。为此,身为党的师范教育事业领导者的徐特立,亲自担任中央列宁师范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师给学员讲授政治理论课。为了更好提升教学效果,他还不时地邀请李伯钊给学员讲授音乐课,邀请瞿秋白、林伯渠等领导给学员讲课或作报告。此外,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学校要求学员们上午上课,下午分组讨论,进行学习互助,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突出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课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红色教员,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要求,各级列宁师范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作了严格规定,突出体现为教育理论课和教学方法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比较大。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文化课、技艺课,其中专业课包括教育大纲或《法规草案》、各科教学法、教育行政略论、学校管理法等主干课程,彰显了师范特色。
最后,注重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课是苏区师范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占课程总比的百分之三十,具体包括教学实习、社会工作、劳动等3种形式。其中,教学实习是必修课,《高级师范学校简章》明确规定:学员在校学习时间不论长短,教育实习和科学实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放松。教学实习主要在附属小学和师范学校附近的成人补习学校、夜校等进行。教学实习课之前,要先听实习所在学校教师的课;教学实习课之后,要开总结会,评析优缺点。
建章立制,推动师范教育规范化。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将培养教员和教师的师范学校统一划分为高级师范学校、初级师范学校、短期师范学校、小学教员训练班4种类型,实行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规定中央教育部办高级列宁师范学校,省办初级和短期师范学校,县办小学教员班。针对不同层级学校,从招生对象,到学校任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例如,高级师范学校就曾制定过办学章程,主要包括:(一)培养目前实际上急需的初级及短期师范学校教员、训练班教员等;(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方法,来批评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际,培养中小学校的教员,以建立苏维埃教育的真实基础;(三)利用附属小学与成人补习学校,进行实习,以实验我们苏维埃新的教育方法;(四)修业期限以一年为标准,按战争环境需要伸缩之,但最低限度不得少于6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