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张樾丞先生所治的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仍完好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作为新中国诞生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见证,它成了国家珍贵的文物。
“罗格之印”出自张家第三代
张幼丞,乃张樾丞之次子,生于1926年。 张幼丞在父兄的影响和指点下,5岁即从父学习篆刻书法,7岁时篆刻作品已经发表在当时的《华北日报》、《华北画报》上,被称为“七龄神童”。1935年,未满10岁的张幼丞和哥哥张少丞一起编辑出版了其父的印谱《士一居印存》。
后来父亲为了让他加深造诣、提高修养,便将他送入辅仁大学学习古文学与书法。自此,张幼丞印艺更精,成为同古堂的一位大方家。同古堂的鼎盛时期,曾有友人题诗曰:“三十年来同古堂,印人父子一军张。”张家父子治印齐名成为当时的佳话。
建国后,由于国家加强了对公私印章的管理,同古堂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同古堂也响应号召,加入公私合营的洪流。年轻的张幼丞加入了北京刻字社。正当他准备在新岗位上大干一番的时候,组织上却通知他到一家电机厂去“支援工业”,正在艺术巅峰的张幼丞不得不放下心爱的刻刀。之后,“文革”开始了,靠经营古玩字画的同古堂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家中存放的齐白石、罗振玉、鲁迅、周建人、张大千、张子善、傅雪斋、徐燕孙、徐悲鸿等名人字画,共300多轴,有的被当场烧毁,有的被人掠走。
张国维是这个篆刻世家的第三代传人。
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亮相的宣传片中,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会徽批准证书上,端正地盖上了四个汉字“罗格之印”,“罗格之印”即出自张国维之手。
张国维自幼秉承家学,14岁起即操刀篆刻,如今治印万方,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和国家政要的印章,以精方古朴、严谨有序、刚柔并济的风格著称。
2002年8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京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的何振梁发现,罗格对汉字书法很感兴趣。何振梁当即表示:要送罗格一枚印章作为纪念,当即请给自己刻过印的青年篆刻大家张国维操刀。为此,何振梁送来一块3.2厘米见方、12厘米高的寿山冻石。张国维一见这样的上品,就兴奋起来,精心刻下了“罗格之印”四个阳文秦篆。
国际奥委会召开执委会时,何振梁将这枚印章送给了罗格主席,还手把手教会了他的三个秘书怎样使用印泥,怎样才不至于把章印反。罗格说:“这是我收到的让我最高兴的礼物。”并且他还表示今后所有给中国的正式文件中都要用这枚印章署名。2003年,在北京奥运会会徽公布仪式上,罗格果然用这枚印章确认了会徽。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世人了解了中国古老的印章文化,也让张国维因篆刻“罗格之印”名满天下。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第五份与国际奥委会有关的珍藏品,便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印有“罗格之印”的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