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个人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张樾丞
从“开国大印”到“罗格之印”
在今天的北京琉璃厂,有一家图章墨盒刻字店,名叫“同古堂”,其创始人是清末著名篆刻家,有“铁笔圣手”之誉的张樾丞先生。 1949年,张樾丞奉命篆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即“开国大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印,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形制为方形铜印。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御玺相比,这方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理念。字体选用了宋体字,与传统国玺的篆体字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了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印材不是名贵的白玉和绝品田黄,而是普通的铜料,表现出人民政府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
周恩来亲自交办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常务委员会名单,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行政、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刻治国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也就在6月,周恩来向清末翰林、杰出的民主人士陈叔通交待了办理国印之事。
国印,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力,象征着4亿5千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威,一定要刻治好,体现出新中国的新面貌。作为新政协筹委会副主任的陈叔通,工作十分繁忙,他把办理国印之事的一些具体工作托给副秘书长齐燕铭去办。
齐燕铭既是一名精明能干的组织领导者,也是一位颇具眼力的书画篆刻艺术行家。为了刻治这枚国印,他邀请京城治印名家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和魏长青共同研究探讨,从治印所用材料、采用字体、印章大小、由谁来刻治,都认真作了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历史重任落在张樾丞肩上
张樾丞,1883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只读过几年私塾。14岁那年,他步行数百里来京城琉璃厂刻字铺学艺。面对前人的印谱,张樾丞朝夕揣摩,大有所得。
1901年,18岁的张樾丞正式出师,在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店号“同古堂”。
张樾丞有一绝世珍宝——汉代铜鼓,借其谐音,给自己的图章墨盒店起名为“同古堂”。
张樾丞白天刻章,晚上看书练字,而且常与一些名人墨客交往,从而使他在学识和技艺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其印作独具慧心,遒劲有度,慕名前来刻印者与日俱增。有一天,“藻玉堂”店主请他为梁启超先生刻治印章,他用出平生绝技,刻治了梁启超亲笔书写的“龙飞虎卧”四个大字。梁启超看后倍加赞赏,此章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被内行人称之为“铁画银钩”。
“同古堂”名闻遐迩,京津地区的名人都以能拥有张氏刻印为荣。从末代皇帝溥仪到北洋政府的徐世昌、段琪瑞、冯国璋、吴佩孚,从大文豪鲁迅到罗振玉、康有为、冯玉祥、张大千等名流,也都喜欢他的刻印,甚至连北京大学授学位的章、民国银行发行的纸币上面所用总裁印鉴,都用张樾丞所刻之印。
张樾丞还精于刻铜艺术,为京城一绝,是刻铜艺术中成就最高的艺术家。正因为他有如此传奇色彩的篆刻经历和卓绝技艺,所以新中国第一大印的刻制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毛泽东亲定宋体字
接到重任的张樾丞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翻资料,找印谱。十几天后,4张大方官印出来了,有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都是一样的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4幅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治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指导儿子张幼丞跟伙计们对原料进行粗加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印用木炭磨光。这些工序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国印的印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几天后,国印刻治好了。这方新中国的第一方国印是普通的铜印,印面方形,方9厘米,厚2.5厘米,圆柄长10.9厘米。
镌刻国印是有特殊规定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而且交活时印的4个角都要高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算是启封。
1949年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开国颁发的一系列政令、国书等都盖上了这颗鲜红的印。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印与其他数百枚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印章一起,按规定上交了新的中央政府——国务院,并于1959年成为新落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第一届人代会之后,国务院及其他国家部委、人大、政协的章统一改采中间带国徽的圆形章。
建国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刻过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外人知道的很少。
1961年,张樾丞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