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刘伯承到北京开会见到彭德怀,告诉他当年帮助红军抢渡大渡河的船工帅士高因避祸流落他乡,至今寻找未果,两位老帅商议后再次指示西南军区的同志,一定想法找到帅老幺(帅士高)。指示下达到西康军区,可接连几次组织的工作组进山寻找始终未果。正待大家踏破铁鞋、寻觅无迹时,率部进驻大凉山剿匪平叛的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在无意之中有个惊人发现。
冕宁县大凉山嘎基彝族部落是一个世袭的黑彝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国民党匪特潜入该地,煽动彝族上层头人武装叛乱。时任西康军区副政委的鲁瑞林亲自带着民族工作队与进剿大军来到了嘎基部落。此时,嘎基头人已经带着家族武装与国民党匪特进山为匪,家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奴隶。这时,一个奴隶娃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面容清癯苍老,一头乱发蓬乱不堪,左眼已经失明,终日少言寡语,披着一件勉强遮身的蓑衣栖身在嘎基家的牛马棚中,睡觉、吃饭都在一旁的稻草堆上。工作组得知,这个没名没姓的奴隶娃子其实不是彝族人,而是流落到此卖身为奴的汉人,平时的主要活计就是替主子放牧牛马,地位比一般的奴隶娃子还要低。由于常年睡在牛马棚中,他的一只眼睛被潮湿的地气熏瞎了,才40岁的人看上去像一个花甲老人。与其他奴隶娃子接触需要通司(翻译)才能进行沟通,而与他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当得知工作队就是当年的红军时,这位奴隶娃子很激动,主动说起自己当年为红军抢渡大渡河摆渡时的情况,还积极为工作队介绍情况,带路进山剿匪,帮助发动群众。他的事迹被一名随军记者知道了,采访后写了篇报道。很快,这篇报道被送到鲁瑞林的案头等待签发,鲁瑞林看完报道后大为激动,这不就是西南军区让他们寻找的那位大渡河老船工帅士高吗?在确定无误后,他一面将情况通报回西康军区,一面立即派人将帅士高接到雅安。就这样,在流落他乡17年后,帅士高回到了久别的家乡——石棉县安顺场。当地政府对这位革命的功臣很重视,派专人将他送到成都治病。遗憾的是,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他的那只眼睛已经永远地失明了,身上的其他病则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回到安顺场后,帅士高分到三间房屋及其他生活资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在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后很快就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寻老船工:彭德怀说,“能见到帅士高也可以了却我的心愿”
1965年,彭德怀出任西南三线建设第3副总指挥。这年秋季的一天,他来到石棉县某大型石棉矿检查工作。得知当年的老船工帅士高还健在,正在四川石棉矿医院治眼疾 ,彭德怀高兴地说:“太好了,去不成安顺场,能见到帅士高也可以了却我的心愿,那我们就去医院看望他吧!”彭德怀轻衣简从来到病房,见到帅士高,他极为高兴,双手握着帅士高的手说:“你是帅士高吗?我们是老朋友了,早就想到安顺场去看看你们。当年是你一老一少两个船工划一只船嘛!”
听到这位老干部一说,帅士高睁大一只病眼,仔细看他:“首长,您咋个记得这样清楚?”
“我是当年的红军战士。当年我们工农红军与蒋介石打仗,抢渡大渡河,多亏你们船工呀。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渡河就困难喽。今天我代表那些乘你们船渡河的所有红军战士来看望你,感谢你!”说着,彭德怀向帅士高行了一个鞠躬礼。这让帅士高激动不已,他不住地点头还礼,说:“不敢当。你们红军打白狗子,也是为我们老百姓过好日子呀。”得知来人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元帅后,帅士高急忙跳下病床,上前紧紧拥抱着彭德怀,说,“彭元帅,当年在泸定桥边,您还给了我8块大洋呢。1955年,您还专门派人接我去北京参加抢渡大渡河20周年纪念活动。您现在还好吧?”彭德怀高兴地说:“好啊,好得很喽!毛主席派我搞三线建设来啦!你现在生活过得还好吗? ”帅士高在回答彭德怀的提问后,将新中国成立后自己的生活情况告诉了他。彭德怀又亲切地问了其他船工的情况。最后彭德怀深沉地说:“船工们为革命立了大功……”
分手的时候,彭德怀送给帅士高30块钱,3包大前门香烟,并吩咐医生,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眼睛医好。
帅士高对彭德怀去医院看望他非常激动,得知他敬重的元帅当晚住宿在矿招待所,就向医生请了假,摸到招待所。彭德怀再次接见了他,给他倒茶、敬烟,两位老朋友促膝谈心,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进入80年代,杨得志、杨成武等诸多开国将军都来安顺场寻访接见帅士高,他成为抢渡大渡河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一直受到极好的礼遇。
1995年,枕着大渡河的涛声,84岁的帅士高安然辞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