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几日,工作组成员李青孟察觉到一丝异样。这一路崇山峻岭,漫无人烟,常常走上一天也不见行人。而他们四人的身后,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不远不近地始终尾随。
李青孟说,起初他以为那也是个内地去藏区的客商,与商队随行是安全起见。但仔细观察就发现,这个人的举手投足规范有度,步伐沉稳,明显是受过军事训练。
李青孟把自己的怀疑提示给工作组组长武征。没想到,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武征对此却毫不理会。
12月16日,工作组经过27天的长途跋涉,抵达马尔康,尾随而至的那个中年人也不见了踪影。当晚,武征才向李青孟交底。原来这个尾随而至的中年人是为208情报站物色的又一名情报员。其人名叫刘建雄,原是国民党茂县专区的中尉警官。这次是他主动请缨,打入匪巢卧底。身份公开的工作组,自然不能在明处与刘建雄发生直接联系。
刘建雄不仅对雪山草地的社会政治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与主要匪首何本初所部人员多有交往。他要设法打入匪帮,获取情报,并相机对不同匪首进行策反、分化。
208情报站的情报网向着匪帮老窝张开了。
得到新任务的208情报站站长李守福,也带着几名情报员来到马尔康。他们以在马尔康开办利源商号分号为掩护,针对黑水匪巢展开情报侦察。
208情报站虽然是在进行秘密情报侦察,可他们却没有携带任何特工用具,包括电台。
“用不上。”李守福解释说,“那时阿坝地区没有电,带着电台还要带发电机,天线架起来,谁看不出这是一群特工啊?”
所有的情报,全靠情报员的眼睛、耳朵和嘴,暗中观察,侧面打听,然后返回利源商号口述给李守福。
李守福则与进驻当地的武征工作组单线联系,通过工作组的电台把情报发送出去。虽然工作组驻地与利源商号近在咫尺,但每次送出情报,李守福还是要选择夜静无人之时,悄无声息地溜进工作组驻地。
208情报站活动的三年中始终没有给外界留下丝毫破绽。人们只知他是那个热情、豪爽、很会做生意的“李老板”。
上世纪80年代,李守福曾任阿坝自治州州长,有一次到马尔康去,居然还有老人能认出他:“你不是李老板么?”这在如今已成笑谈,而在当时,208情报站的对手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死硬分子,斗争异常险恶。
刘建雄与李守福接上头,约好情报联系方式,随即孤身潜入了黑水地区。
很快,黑水匪区的情报通过各种关系源源传出,证明刘建雄已在匪区站稳脚跟。但一个月后,联系突然中断,音讯杳无。后来从黑水战役俘获的匪首处得知,刘建雄进入匪区后,利用与黑水一匪首张定华相识取得信任。后在策反张匪下属一名支队长时,出言不慎被怀疑。在张匪的严刑拷打下,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任何机密,但终被匪帮枪杀。不久,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刘建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针对黑水匪巢的情报侦察,让208情报站付出了最为惨痛的代价。
在刘建雄之后,还有钟玉泉、陈先华、廖顺钦、马定华四名情报员只身赴险,牺牲匪巢。
这是一场堪比直面枪炮的冲锋,一次次前赴后继的惨烈情报战。
“鹧呀鹧鸪山!高呀高万丈,藏羌回汉民,翻身求解放……千里追击查敌踪,摧坚拔寨擒匪忙。陈忠林,小索朗,刘建雄,罗布让……闯匪巢,斗凶顽,雪山草地染红烈士血,英雄正气长留天地间。” [FS:PAGE
这首用《二郎山》曲谱重新填词的歌,是208情报站的成员们闲暇之余为自己谱写的站歌。每牺牲一名情报员,他们]的名字就填进歌词,在情报员中传唱。李守福至今亦能哼唱,只是原本悠扬的调子变得忧伤。
曾经,因为不断地填入情报员英烈的名字,这首歌在传唱中已经不成曲调……

黑水战役中被俘的傅秉勋部参谋长上官达(左)、警卫支队长宁中文
黑水歼匪
208情报站进驻马尔康后,在危险和牺牲面前没有丝毫退缩,先后有10个精干的情报小组深入到黑水匪区,将匪帮活动情况、匪区地理地貌以及被收买利用的少数民族武装等情况侦察得一清二楚。
由于当时的情报绝大多数都是全凭记忆口口相传,情报量又极为庞杂,李守福已经记不清情报的具体内容。但他告诉记者,通过那些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对国民党匪帮的情况可以说是完全掌握。那支所谓“反共突击军”,从“司令”傅秉勋以下,各纵队、总队、支队、分队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乃至正副队长的名字,都完完整整地呈现到了剿匪大军的指挥部。
“老公安”罗克刚、毛思寇所著《警坛春秋》一书,记录了成都市公安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中辑录的《黑水匪情变化概略》,是当年剿匪斗争公安前线总指挥孙斌所总结,文中情报多来自208情报站,或可弥补李守福不能记起的细节:
“以傅秉勋为首的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军官约300余名骨干分子,通过苏永和分配在各沟寨负责养活,对外以‘帮工’为名。
“傅秉勋以‘川康甘青人民反共突击军’总指挥兼249路副司令,笼络该地区反动势力,加委苏永和为249路副司令,并将各部落头人晋封成高官,编为15个纵队和15个独立支队,从而控制了黑水全部4000余人枪。傅秉勋自喻黑水为‘陆上台湾’,台湾亦把黑水当成大陆独一无二的‘反攻基地’。”
阿坝州的黑水,南通内地,北接草地,但四周群山屹立,雪峰环绕,几乎与世隔绝。文中提到的苏永和,是藏族大头人、黑水这个封闭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号称“黑水王”。
苏永和是其汉名,据说还是蒋介石所起。苏永和藏名鲁尔资巴让,14岁就开始率兵纵马厮杀,能征惯战,成了雪山枭雄。他和卓克基土司索观瀛、麦桑(中阿坝)土司华尔功成烈并称阿坝藏区“三雄”。
解放初期,阿坝地区的少数民族头领多有立场摇摆,但最终都站到了人民一边,而苏永和却选择了反面。
1951年,傅秉勋、周迅予等匪帮在靖化、懋功发动叛乱被平息击溃,傅率部溃逃黑水,与苏永和纠结在了一起,把黑水变成了“陆上台湾”老巢。
1952年6月18日,西南军区在重庆召开黑水进军作战会议,时任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和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亲自部署,决定从川西、川南、川北、西康、贵州调入1个轻装师、7个公安团、7个炮兵团,计2万人兵力,进剿黑水之匪。
战役从1952年7月20日打响,剿匪大军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一路势如破竹。蒋介石寄予厚望的“陆上台湾”顷刻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荡平匪巢前,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召见部队负责人,专门谈争取大土司苏永和的问题。他说:“我们这次进军主要是打击国民党残匪,对苏永和是要努力争取的。如能促其归顺,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大有裨益,此点务请牢记。”
激战之中,苏永和受傅秉勋的裹胁,深藏在原始森林中。部队动员索观瀛等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或写信、传信,或亲去面见苏永和,讲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东躲西藏的苏永和,最终悔过自新,主动投诚。后来苏永和成为黑水行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10月1日,他还受邀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