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委员会虽然打的还是国民党的旗帜,但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汪精卫的武汉政府是完全对立的革命政权。它宣布了一系列的革命政策。在土地问题上,宣布“中国的国民革命,第一使命就是实行土地革命”,“我们此次革命的行动,即是为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7]。关于财政政策,改变了以前军阀的筹款办法,将财政负担从贫苦工农身上转移到地主资产阶级身上,废除苛捐杂税,征集地主的粮食,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和对土豪劣绅罚款。关于劳动保护政策,制定了《劳动保护暂行条例》19条,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工伤赔偿,疾病死亡抚恤,失业保险,童工、女工的保护等。这些政策,虽然由于军事上的很快撤离和失败而没有条件贯彻实施,但抓住了消灭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这个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在宣传共产党主张、动员和教育人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8月3日,起义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相继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宜黄、广昌,以期南下广东,发动土地革命,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10月初,起义部队分别在广东三河坝、潮汕地区遭数倍于我的强大敌军围攻之后,一部分转入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军会合,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朱德所部在经过赣南整训和湘南暴动后,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所部会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
三、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
一是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时期。即由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转向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于中国革命由大革命时期转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常以八七会议为转折点。[8]我们认为,这两个革命时期的转换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开始,到八七会议正式确定这一重大决策结束。而南昌起义处在这个过程的中间,是党独立领导的并以“土地革命”相号召的武装暴动,打响的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所以我们认为以之为革命新时期的转折点更为合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南昌起义,连同随后党发动和领导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开启了我们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9]
二是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序幕。这次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革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决议,指出中国工农红军是由南昌起义开始组建的,因此“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10]。这就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194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称南昌起义是“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11]。
三是锻造了人民军队的杰出将帅。南昌起义诞生了人民军队,许多将士从起义的实践中获得了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百炼成钢,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帅。前委书记周恩来成长为人民共和国的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林彪6人为元帅,粟裕、陈赓、许光达3人为大将,萧克、杨至诚、赵尔陆、周士第为上将,另有中将7位,少将6位。十大元帅中的叶剑英虽未直接参与南昌起义,但在九江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军事负责人之一的叶挺成长为新四军军长,遗憾的是皖南事变后长期被国民党关押,1946年获释后前往延安的途中遇难。这些从南昌起义走来的将帅,与其他应运而生的杰出英才一起共同支撑起人民共和国的大厦。
四是培育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南昌起义不仅是革命史和建军史上的创举,而且铸造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12]。“八一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听党指挥”。这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人民军队优秀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南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部队历经艰苦、浴血奋战而最终走上正确革命道路的根本保证;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为代表的起义部队指战员,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是南昌起义部队升华为人民军队的内在动力。“八一精神”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而不断丰富,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8月2日。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3、尹世洪、余伯流、何友良:《伟大的壮举 不朽的军魂——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人民日报》2007年7月28日。
4、罗慧兰:《伟大的壮举 历史的丰碑——纪念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江西日报》2007年7月30日。
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1927-1937:中共中央机关在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注 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6页。
[2][3][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52、48页。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6]南昌《民国日报》,1927年8月1日。
[7]《江西工商时报》,1927年8月3日。
[8]比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第304页就是持这个观点。
[9][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8月2日。
[10]《中央政府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1933年7月11日),《红色中华》(1933年7月23日),第九十五期。
[12]尹世洪、余伯流、何友良:《伟大的壮举 不朽的军魂——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人民日报》2007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