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和平解放的历程中,有一份密件不得不提,那就是程潜所作、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表明自己起义决心的“起义备忘录”。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正逼近湖南。在那个战火将燃的关头,这封关系着湖南前途与命运的密件究竟是怎么出炉,又是怎样从长沙送到武汉解放区,最后传送到毛主席手中的呢?
危机时刻 谁来将密件送往解放区
1948年6月,湖南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这时,一个人的到来让局势出现了新变化,他就是国民党元老程潜,新任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程潜上任后,地下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为争取其和平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到1949年6月,程潜已暗下决心,决定带湖南走上和平解放之路。面对这些,中共湖南省工委决定动员程潜和陈明仁写一个“起义备忘录”,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表明态度,坚定自己的起义决心。程潜获悉此要求后欣然提笔,很快,“备忘录”送到了中共湖南省工委。
1949年6月的长沙,依然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备忘录”如何送出长沙、由谁来送,地下工作者们思量了许久。最后,决定由地下交通员张友初和另一名地下党员黄人凌完成这个任务。
张友初1926年投身革命队伍,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湖南省工委的地下交通员。解放后,先后在省委招待所、省委党校等处工作。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半个世纪前,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正是他和战友黄人凌一起,以买卖黄花菜为掩护,担着暗藏密件的篾篓,艰难穿越封锁线,九死一生终于将密件送到了目的地。
巧妙藏信 密件放进篾篓夹层内
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密件送到武汉,途中又不能有任何差池,其中艰难可想而知。多年后,每与张老回忆起那段往事,最先提起的总是那个内藏乾坤的篾篓。当时,为了能将“备忘录”隐藏妥当,省工委让一名做篾匠的赵姓地下党员特制了一副夹层篾篓。黄人凌则用药水秘密抄写了省工委给位于汉口的华中局的报告,然后和程潜的“备忘录”一起,放进了篾篓的夹层,再让篾匠把接口处精心编织好。为了在送信的过程中少受盘查,黄人凌还托人弄了一张“国民身份证”,化名“王必文”,乔装成了一名贩卖黄花菜等货物的商人,而张友初则化装成了挑夫。当时的地下党员基本都是穷苦大众出身,张友初其实不用化妆,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挑夫”了。
可是,地下党员还未出发,危险就找上门了。1949年6月22日,正当中共湖南省工委秘密商议黄、张两人行动的具体路线时,宪兵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聚集点。门口负责望风的人远远看见宪兵队来了,立即发出警报,屋子里的人则迅速打起了麻将。宪兵进门时,看见的已经是一片生活景象,由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宪兵很快离开了,大伙这才吁了一口气。
天公作美 偷渡城陵矶湖上起大雾
1949年6月23日凌晨,张友初、黄人凌两人登上了长沙开往岳阳的火车,凭着“国民身份证”,一路平安到达岳阳。在岳阳,一个最大的问题摆在面前:国民党军队在那里设置了封锁线,想要进入湖北,就要偷渡城陵矶。
第二天天还未亮,几道黑色的人影便悄悄出动了。岳阳地下党联络点的战友们将张友初和黄人凌送上了一艘小船,船夫是一名沉默寡言的汉子。在夜幕的掩护下,小船不时穿过长满芦苇的湖港,在河汊中悄然行进着。三人很少说话,除了轻微的桨声,四周都是静悄悄的。真是苍天有眼,那天天亮后他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正担心被敌人发现时,湖面上竟飘起浓雾,四周白茫茫一片,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在这样的情况下,偷渡自然要容易得多。
任务完成 起义备忘录递交华中局
当浓雾散去,张友初赫然发现,城陵矶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他们顺利穿过了封锁线!很快,小船停靠在湖北新堤的一个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