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我们决定追寻先辈们的足迹,首先到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瑶岗去访问。
从合肥出发,乘车向东南行20公里,便到了撮镇。瑶岗位于撮镇西北约1.5公里,是一个有200余户的自然村,现为肥东县撮镇的一个行政村。这里的干部、群众听说我们是来访问当年渡江战役总前委遗迹的,就围拢上来,热情地讲述当年的所见所闻。
总前委邓小平、陈毅等来到瑶岗后,他们多次开会,研究贯彻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指挥整个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机构十分精干,连同警卫共约200人左右,主要住在瑶岗村里一座祠堂内,电台设在距瑶岗约1公里的汪李村,后勤处设在距瑶岗1公里的旌湾村。
从4月20日晚渡江战役开始起,一连几天,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人的办公室里灯光彻夜不熄。总机室里的电话不断,报务室里的发报声整天整夜响个不停。当我中路大军突破天堑在荻港登陆和八兵团之三十五军经浦口渡江占领南京的消息传来时,大家兴奋地分享着胜利的欢乐。4月26日,总前委离开瑶岗,向江南进发。
总前委在瑶岗工作的那段日子,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领导同志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生活俭朴。陈毅喜欢和群众谈话,特别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情况。他们模范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临离开时,把每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借的东西一一点交清楚。一位房东回忆说:总前委机关挑水损坏了我家一根毛竹扁担,还折价赔偿了4角钱。
在巢湖之滨
乘火车从撮镇往东南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位于巢湖之滨的巢湖市。抬头眺望,巢湖波平如镜,湖面上白帆点点。这里曾是支援渡江战役的屯粮发兵之地。当年湖里的木帆船,曾经运送我解放大军飞渡长江天险!我们在巢湖党史部门同志的陪同下,在巢湖之滨,找到了当年的老同志,访问了当年大军和船工们在湖河沿线进行水上练兵的情况。
一位当年参加渡江的老团长介绍说,1949年4月,大江南北春光明媚,人民解放军来到了长江北岸沿线,立即投入渡江前的准备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一个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江面宽1000多米,究竟怎样飞越?我们是步兵,大多数又是北方人,有人连长江都没见过。渡江不仅需要大量的船只,还需要许多熟悉长江风浪、善于掌帆把舵的水手。可北岸的船只大都被敌人劫走、破坏。沿江的渔民和群众,因受蒋军的胁迫和欺骗,也纷纷外逃。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同志存在各种顾虑:“长江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一丈。下船就有险啊!”“渡江要经过九里十三滩,撞上就翻船!”“旱鸭子在水里扑腾不起来,咋打仗?”面对这些新问题,我军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进行了敢不敢渡江、怎样渡江的教育,提高了大家的觉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在各军内建立船舶管理委员会,广泛地向船工和乡亲们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号召大家支援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当乡亲们知道面前的解放军就是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时,立即主动把隐藏起来的船只从芦苇荡中划出来,献给自己的军队。战士们也配合船民从湖河里打捞沉船,进行修补。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船只一天比一天增多。这时,我们除了组织部队“看水”,请识水性的人“谈水”外,还展开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群众性的水上练兵运动。在“人人学泅水,个个当水手”口号的鼓励下,在船工们的帮助下,战士们不论白天黑夜,不怕风吹雨打,学习撑篙、掌舵、划桨、抛锚和泅水技能。大家风趣地说:“人民战士不怕困难,旱鸭子定要变成水鸭子。”经过水上苦练,战士们逐渐习惯了水上生活,摸熟了水性。
老团长接着说:我们还进行了实战演习,组织战士演习夜间航渡、登陆突破、水上射击;组织卫生员演习水上救护、电话员水上架线、通讯员水上通讯联络等。还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每只船上都配有指挥员、政工人员、战士和水手。所有的船只都分类编号,分别担任突击队、通讯联络、救护和运输任务。渡江前,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指战员和船工一起想出一个“劈开江堤修引河”的办法。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从距江数里、数十里的地方探一条引河,直挖到江边。在支前民工的大力支援下,指战员们夜以继日地投入了挖掘引河的战斗。仅过十多天,引河就挖成了。所有用来渡江的船只,陆续通过引河驶到江边。
一位当年参加渡江荣立一等功的老船工说,当年首长和解放军同志不但经常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讲渡江的重大意义,还帮助他们修船,和他们交朋友,拉家常。战士们真心诚意地拜船工为师,为船工端饭端水。军、师首长还请船工们喝酒,和船工们商议渡江大事。那时,各处码头都高挂着大红绸子做的“渡江有功”、“渡江先锋”等奖旗,准备赠给过江有功的船工。船工们也都想争取成为“渡江第一船”。老船工边说边骄傲地把他们老两口荣获渡江一等功的奖状拿给我们看。抚摸着这些奖状,一股敬意油然从心头升起:多么好的老人啊!
巢城——无为途中
离开巢湖之滨,乘车前往无为县。汽车飞驰在银屏区境内一条公路上,车上一位老支前模范向我们介绍说:这条公路当年为大军胜利渡江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哩!
这条公路是当年巢县和无为陆地交通的要道,全长46公里。在解放军渡江以前,这条公路断断续续,残破不堪;从芙蓉岭到斩龙岗一段还没开凿,只有崎岖小道,不要说汽车无法通行,就是行人通过也非常困难。为了支援解放军渡江,巢县、无为县两县人民群众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争分夺秒,开山炸石,日夜抢修,仅用一周多的时间就打开了通道。这条公路上第一次出现了汽车、重炮……它为我中路部队顺利渡江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