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随后又进抵剑门关下。剑门关横亘于剑阁、昭化之间,控扼川陕大道,七十二峰峰峦绵延,高耸入云的峭壁犹如刀削斧砍。山间只有一条小路通向隘口,隘口悬挂在几丈深的绝壁中,素有“剑门天下险”之称。在关口处有座三层门楼,上有瞭望哨,底楼装有两扇大铁门,在冷兵器时代,若守关士兵关闭铁门,插翅难过。
攻关之战由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亲自指挥。1935年4月2日上午11时,红军发起总攻,激战至黄昏,全歼守敌三个团,占领了剑门关要隘,使红四方面军主力能通过这里顺利西进同中央红军会师。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也经过了朱阳关、铁锁关、庾家河等险峻山关,与守敌展开激战,军长程子华和副军长徐海东都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此后部队又翻越秦岭,进入陕甘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长征时,经过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两岸山石壁立,水深浪急,十分险要,是通往黔西的要道。此外,在层峦叠嶂的乌蒙山进行的千里回旋战,也克服了自然界许多险隘,由于这支红军的许多指战员出身于湘鄂西山区,习惯于爬山,把那些吸大烟而身体衰弱不堪的国民党军阀“双枪兵”远远甩在身后。
点评:善于攀越 胜于敌军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中的毛泽东,对山峰有一种特殊的喜爱。
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根据地时,山地从来是革命者的朋友,飘扬起红旗的地方正是井冈山、大别山、大巴山……对国民党军来说,山区则是他们的畏途。
红军长征中也选择山区穿行,正好可避开敌军的重兵,以翻越大自然险隘表现出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显示了生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