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同于旧军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内部实行官兵平等的 “军事民主”,发动广大指战员开动脑筋想办法。
攻下天险 穷追90华里 夺下数十万斤粮食
入夜时分,战斗再次打响。
敌人似乎已经料到了红军将会在夜间发动进攻,纷飞的弹雨和从碉堡中扔出的手榴弹构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正面进攻的六连始终无法接近桥头。
担任迂回的部队却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那位苗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如猿猴般攀爬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面的战士再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了上去。
迂回部队终于在凌晨之前攀上山顶。居高临下,借着初露的晨曦,扼控要道的敌人防御阵地一目了然,一个个未加顶盖的碉堡简直成了红军投弹的活靶子。
王开湘一声令下,山顶的战士们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一排排手榴弹准确地投向没有顶盖的碉堡和敌阵地,山下的正面攻击部队也趁势发动猛攻,机枪和冲锋枪一齐开火,守敌猝然受到来自背后的致命一击,夺路而逃。红军在18日清晨终于攻占了天险腊子口, 并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沿着峡谷向敌纵深继续猛攻,连续突破多道阵地,乘胜穷追90华里,杀开一条血路,占领了岷县的大草滩,前锋直逼岷州城下。
此役还缴获了粮食数十万斤,盐2000多斤,这给红军给养以极大补充。
点评:“棋筋”到手 满盘皆活
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关键一战,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曾评价此战:“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如果以围棋之道喻之:腊子口之战规模虽小,作用却相当于围棋中的“棋筋”。
“棋筋”虽小,却关乎全局。长征中的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堵和自然的恶劣环境下,就像一条没有根的“大龙”,时刻为“求活”而苦苦挣扎。
毛泽东抢到了腊子口这个“棋筋”,为这条“大龙”伸出了头、缓了气,为日后在陕甘根据地“生根”,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摘自:徐焰 马祥林《重解长征之谜》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