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重解长征之谜6:一张报纸定方向 新落脚点代替“国际路线”
2009-04-30 12:01:53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徐焰 马祥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在当时的中央红军中,有一个陕西籍干部贾拓夫,曾被毛泽东称为“党内贾宝玉”、“陕北的才子”。他于1933年前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知道刘志丹等人的情况。1933年底,贾拓夫代表陕西省委前往江西瑞金向中央汇报西北的情况,不过这一年陕甘红军一度被打散,刘志丹虽返回陕甘重整队伍,中央却不清楚具体情况。由于得知陕西省委遭破坏,陕北红军失败,贾拓夫没有回陕,而是随中央红军长征,并担任了白区工作部部长。

    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哈达铺看到报纸时,贾拓夫也得知了这一消息。叶剑英也找他商量,认为刘志丹还能在原地坚持,说明陕北的群众是好的,没有群众基础不可能做到。接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把贾拓夫找去,详细询问陕北红军的历史及那里的地理民情。贾拓夫说明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又加上穷乡僻壤,可以和反革命势力进行周旋。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陕北人,现在刘志丹在那一带很有影响。

    了解到陕北的大致情况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马上决定向那里前进。这时天气已经转冷,部队还没有棉衣,找到一个根据地补充衣物也是当务之急。确定前进方向后,贾拓夫又被中央确定为向导,留在毛泽东等人身边,一边走一边介绍陕甘地区的情况。

    榜罗镇会议中央做出集体决策 红军终于“到家了”

    9月23日,毛泽东等领导人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四天后突破了敌军的渭水封锁线,9月27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红军进入通渭县境后,当地老百姓看到红旗和指战员帽子上的红星,没有躲避,而是热情欢迎。指战员们马上向群众询问:“你们怕不怕红军?”回答是:“我们见过红军,徐海东的红军到过这里,可好啦!”

    通过当地群众,中共中央了解到,不仅陕甘地区原来有红军,徐海东所率的红二十五军也刚刚经过这里到了陕北。9月28日,中共中央到达榜罗镇宿营,总负责人张闻天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并通过了决议,正式确定以陕北为红军长征落脚点。

    中央领导人在哈达铺找到报纸,实际已经确定了方向,十天后又在榜罗镇会议开会做出决议,其原因正如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的那样:“遵义会议改变领导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从家长制变成了民主制,‘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中央总负责张闻天认为,长征落脚这样大的一件事,还是由中央做出一个决议好。

    榜罗镇会议只开了几小时,形成了到陕北落脚的共识。当时有些领导人还希望下一步能将根据地发展到接近外蒙古的地区,不过中央确定还是先到陕北落脚再图发展。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做了讲话,正式宣布:“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贾拓夫还奉命带领一个连并电台一部先行出发,去寻找陕北红军。

    榜罗镇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一直向东行军,于10月19日到达了属于陕甘根据地管辖的吴起镇。这个小镇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到达的红军却发现一孔窑洞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赤安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指战员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当时部队还穿着在遵义休整时被服厂赶制的一套单衣,大都已破烂,面临冬季来临无法御寒。

    陕北群众和苏区的被服工厂日夜劳作,很快为全体红军一人发了一套棉衣,伤病员又都能住院。不少经过万里长征的指战员穿上新棉衣并端起盛满小米的饭碗,一时都热泪直流,连说“到家了!”

    点评:偶然读报 必然选择

    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哈达铺后看到报纸,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即便没有看到报纸,也会了解到陕甘存在着红军和根据地,在困难的情况下一定会前往会师。

    此刻确定向陕北进军,是唯一正确的决策。若向河西走廊或宁夏前进,同马家军阀作战,后果将不堪设想。万里长征历尽曲折,最后以陕北这块土地为终点,主要原因是这里已有一块革命根据地,远征疲惫的红军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

    全国各苏区相继失败后,陕甘苏区成了仅存的根据地,这里也成为中国革命走向新高潮的出发点。


    (摘自:徐焰 马祥林《重解长征之谜》人民出版社)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日本文献不少 缘何民众不愿承认?
·下一篇:三任总书记在“周家”——周恩来故居二三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讴歌红军母亲——纪念长征80周年(组图)
·何丽:讴歌红军母亲——纪念长征80周年(组图)
·特稿:讴歌红军母亲——纪念长征80周年(组图)
·特稿:继承红军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红色后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
·继承红军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红色后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
·何丽、红小鬼:继承红军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红色后代——纪念红军长征
·特稿:继承红军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红色后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
·余圆亚、刘令洁、刘瑜晴:追忆往昔,河南大学生重走长征之路诵党歌——记洛阳师范学院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