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国庆在天安门上看焰火,我和几个小朋友在一棵松柏边上捉迷藏。不想,玩在兴头上没注意身边的人,差点与周总理撞个满怀。”年幼的肖伯膺吓了一跳,不想,周总理却亲切地笑了,问道:“你是哪家的孩子?”肖伯膺只好老老实实地说:“肖劲光家的。”总理却又笑了:“小心点,注意别撞上外国人。” 总理的和蔼可亲让肖伯膺印象深刻。
杨勇之子杨小平,也深藏着几个和领袖有关的国庆记忆。“有一年国庆,父亲带我去看焰火,城楼上前排坐着党和国家领导人,茶几上还放着茶水瓜果。一开始我跟在父亲后面,看不清焰火,趁父亲不注意,我一下子窜到前排。有位老伯伯拉我过去,把我抱在膝盖上,说:孩子娃,一起看!我美美地享受一番‘高级’待遇。不一会儿,父亲找来了,向老伯伯一个敬礼,‘朱总司令好!’一把拉我下来。原来,我是躺在朱德身上看焰火。朱伯伯乐了,抓起一把糖,塞进我的裤兜里。”杨小平说得很投入,手下意识地伸进裤兜里摸一下。
国庆10周年,杨小平参加了游行,北京101中学是个独立方队。他回忆说,那天凌晨4时,同学们都在东四大街集合,一直等到中午11时左右,才进入天安门广场。队伍解散时已下午1时,同学们都饿得肚子咕咕叫。
斯夜,杨小平随父亲上天安门城楼看焰火,调皮的他心里藏着个小秘密,要和毛主席比身高。理由很天真,因为他在班上属高个子,身高1.77米。“我先溜达到前排,看见多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见到毛主席和他们谈笑风生。瞅着一个机会,我赶紧上前问候,‘毛主席好!’主席和我握握手,‘你是哪家的?’我忙答‘杨勇家的’,‘哦,杨ying家的,长这么高了。’(湖南话勇字发音为ying)主席的手很大也很柔软,我一时非常兴奋,立马去告诉父亲,‘好家伙!毛主席比我还高!’不料被父亲训斥一顿,‘有你这么说话的嘛?!’”
张云逸之子张光东记得,小学六年级那年国庆节,父亲带他上天安门城楼看焰火晚会、群众联欢。“城楼上都是孩子,调皮得到处乱窜,这时毛主席上来了,孩子们都跑上去围着主席转,主席左一个拉拉手,右一个拉拉手,还摸摸我们的头。”张光东回忆说,毛主席给人的印象特别慈祥、随和,很喜欢孩子。
陈赓之子陈知健补充了一个细节:国庆节的晚上,主席总是被缠得够呛。他每次来得晚,大家就都围在电梯口,主席一来就全涌上去,和主席握手。
1958年—1968年任杨成武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剑回忆了杨成武将军这样一件往事。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成武代养了许多战友部下的子女,还收养了一些烈士遗孤,每到节假日等,住校的孩子们都回到他的家中,有时多达一二十人。每当“十一”天安门广场举行焰火晚会时,他都把这些孩子带上天安门城楼,让他们近距离地看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美丽焰火,过一个幸福愉悦的夜晚。“这些孩子长大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讲得最多的话是:‘儿时,虽然我们很少生活在父母身边,但是我们也同样有一个幸福欢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