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政文工团经常到中南海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曾给予文工团很多关怀。当然,最直接的关怀还是来自刘亚楼,他把文工团看成是他的另一支部队。空政文工团正是在这种关怀中逐渐成长起来,在三军直至全国取得了赫赫声名。
刘亚楼学会了跳舞
开国上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文艺的喜好和看重,早在红军时期就已显山露水。他的部队中有不少文艺人才,他对这些文艺人才也特别爱护。1934年春,在中央红军开展的“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中,他还带头唱歌演戏,屡屡受到总政治部的表扬。
赴苏留学期间,刘亚楼又学会了跳舞。当时,苏联元帅、曾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伏罗希洛夫率代表团到比利时参加女皇加冕典礼,女皇出于礼节为他组织了一场舞会,还亲自邀他伴舞。可惜,行武出身的伏罗希洛夫不会跳舞,非常失礼,也破坏了气氛。
回国后,元帅就要求每个军官必须学会跳舞,作为一个科目来训练。刘亚楼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正赶上跳舞热,他一学就会,而且跳得很好。
空军组建不久,即在长春成立了空政文工团。鉴于在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中,空政文工团获奖较少,1958年,要强的刘亚楼便亲自抓空军的文艺工作,力求尽快打翻身仗。他下令撤销各军区空军文工团,把全空军文工团的主要力量集中到北京,扩大组建成空政文工总团,下设歌剧团、歌舞团、话剧团和军乐队,共500多人。
这年,刚成立不久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空战片《长空比翼》。影片拍完后,军委请刘亚楼负责审查。刘亚楼提了改进意见,总体给影片以高度评价。他对导演王冰和扮演片中飞行师长的演员王润身说:你们的戏很好,希望今后多下工夫。
这种空战影片给刘亚楼很大启发,指示空政文工团也要搞出一台反映新中国飞行员的大戏。文工团据此指示,开始创作排练话剧《年青的鹰》。
刘亚楼多次找来剧作者叶槐青商讨立意,指出在剧中要充分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反映“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和人民空军在战斗中成长的历程,他还字斟句酌地修改台词。
1959年8月,《年青的鹰》代表空军参加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剧目,取得成功。周恩来称赞说:“这个戏演得很好,很成功,把空战搬上舞台是个独创,天上的仗拿到地上打,空战看不到飞机很新鲜。这个戏看一遍不行。我还要再看看,要用脑子才能提出问题。”他还对其他领导人说:“这个戏对青年人教育很大,让孩子们看看很好。”
1960年底,刘亚楼访问朝鲜归来,还没歇口气,就把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歌舞团团长牛畅叫来,一见面就说:“我告诉你牛畅,你们歌舞团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唱些个有气无力的歌。我在朝鲜空军的一个大机库里,看到三千名人民军将士演了一出大歌舞,叫《三千里河山》,很有气势,很鼓舞人心。贺老总和罗总长也表示赞赏。我把他们的节目单都给你带回来了,你拿回去好好看一看。我们空军要带头,拿出一部反映我们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歌舞剧来。三个月以后一定要拿出我们自己过硬的东西来,到时我要来看你们的演出。”
刘亚楼军令已下,牛畅深知就是困难再大也要完成这个命令。回到团里,他立即牵头组成一个八人创作组,去执行这个特别的命令。
司令员级的导演
根据刘亚楼的设想,牛畅提议作品的基本结构是把秋收起义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期中,流传较广、代表性强、富有时代气息的革命歌曲通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串连起来。之后,近300名演职员投入了异常紧张的排练。刘亚楼专门为此号召在空军工作的老红军、老干部贡献历史歌曲,他自己也凭回忆告诉文工团《拥护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歌》、《抗大校歌》、《兄妹开荒》等近10首历史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