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火箭巨大的轰鸣声中,加加林向人们道别说:“我去了!”然后,他一步登天,在离地球330公里的太空作高速飞行。
收音机里,塔斯社的新闻反复发布着:“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把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号’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东方号’上的宇航员是苏联公民、飞行员尤里·阿里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少校……”
全世界都为此而震动不已。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超英赶美的热潮之中,对于载人航天自然也有一定的想法和计划。1961年,曾经秘密挑选过宇航员,有20来个人,集中在十一航校。当时没明讲,众人还以为真是像领导说的那样,搞歼七新机种的改装,但领导又批评他们,说他们不开窍,弄得大家摸不着头脑。搞了几个月,最后却让大家还回原来的单位,并交代说,要召之即来,随叫随到。有人问究竟是干什么,回答说是往上干呗,也可能要突破航空事业。那时还不敢说航天,保密,但往上是什么,飞行员们都不是傻子,心里多少都有些数,只是得不到肯定罢了。上头又交代说,回去以后,单位若是问起返回的理由,就说是改装新引进的歼七飞机,体检没过关。
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圈阅了国防科委关于在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的报告之后,中国载人航天的事情又加速运转起来。
1970年11月9日至26日,七机部在北京召开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方案论证会,审查了有关总体设计方案,协调和确定了有关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进一步明确了研制进度和分工。11月27日,国防科委向周恩来和中央军委呈送《关于研制载人飞船的请示报告(草稿)》。提出曙光一号载人飞船由2名航天员驾驶,最长飞行时间为8天,争取1973年先发射无人飞船,成功后于1974年再发射一艘载人飞船。
与此同时,根据“714”批示,空军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首批宇航员的选拔任务,成立了体检组,核心成员有十多人。选拔队伍于1970年10月份出发,乘坐空军专门派出的一架专机奔赴各地。
美国选拔宇航员时,采取的是自己报名的方法,但在中国,由于事事保密,就只能是先从档案中遴选。几个月下来,通过政审、飞行技术审查和最初的体检,从大约1840多名飞行员中初选出215名,然后又进行一轮筛选,选出了88名合格者。
复选在北京进行。88名飞行员被集中到北京空军医院一个严密封闭的小楼里,不准和外界接触,禁止与家人打电话通信。在戒备森严的保密状态下,参选的飞行员只知道是体检,其他情况一概不知,也不允许打听。
对这些优秀飞行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
周殿敏说,我那时是所里的选拔工作人员,他们来的时候上头告诉我们了,说有几位战斗英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那一说战斗英雄,比如说我吧,我就挺激动的,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给志愿军叔叔写信,志愿军叔叔就给我们回信呢。我们希望能看到战斗英雄,但是我们没有见过,遗憾。没想到,在70年代,在我31岁的时候,我们见到了战斗英雄,那是非常高兴的。当时我们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董小海,另外还有一名,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个子挺高的,也挺魁梧的。另外,还有一名,可能叫王海。他们都和我们普通的人一样,都是非常客气的。可当我们做他们的实验和做其他锻炼员的实验时就不一样了,做锻炼员的实验我们心情都很平和的,因为他们都比我们年轻,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但是,这次来的飞行员就不一样,他们绝大部分都比我年龄大,我比较紧张。实验中,我们要求他们一定如实地讲自己的感觉情况,你或者是胀,或者是疼,或者是没有感觉,要表述出来。但是他们在部队有一种习惯,回答问题非常简练,是,或者不是,那语言不是我们实验当中用的语言。我要求语言准确,不应该模棱两可的,如果你说胀,你感觉胀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