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斗全连牺牲,以一座村庄的名字来命名一个连队,这在我军军史里并不多见。记者研读军史并采访有关人士,从4个视角解读72年前那场壮烈的抗日血战。
1、一封家书见证军情急迫
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间,侵华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向苏北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新四军把部队化整为零,用游击战方式与日军周旋来保存实力。连史馆一封原四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家书记录了当时情形:“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不能等收了,我已离开此地,转入本省淮阴了,因现无一定的地址,以至家音也不能等收。此处地面荒乱,土匪猖獗,交通不便,日军常常下乡‘扫荡’与清乡……”
2、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叶挺独立团”团史馆史料记载:1943年3月17日,日军纠集3000多人马,携带大量轻重机枪、掷弹筒及山炮、迫击炮等大小火炮100余门,向根据地进犯。为在刘老庄一线展开阻击战斗,掩护我党政机关及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把阻击任务交给了四连。四连全连仅82人,武器仅有步枪、手枪及少量机枪、手榴弹,防御工事为简易交通壕。
3、新文物佐证战斗惨烈
从接敌到牺牲,四连一天之内经受了日军5次大规模进攻,壮烈程度无须详解。傍晚时分敌人炮击停了下来,此时四连仅剩20多名伤员,他们预感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便拆毁多余的武器冲出战壕。此战四连为军民转移争取了宝贵的12个小时,日军付出了亡170多人、伤200余人的代价。去年3月,在刘老庄当年战斗发生地出土了一杆被折弯的步枪,可以佐证当年四连官兵自毁武器与敌同归于尽的情形。
4、期待获知全部82烈士英名
刘老庄纪念馆馆长吴寒玉介绍,当时淮阴有英勇抗日的周氏三兄弟,号称“周家三虎”。四连全部牺牲后,周文科和周文忠两兄弟亲手掩埋了烈士忠骨,并清点烈士为82人。由于花名册保管条件差等因素,82名英烈中只有17人有名有姓。2011年淮安军地启动“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行动,经军史学家鉴定,新确认9名烈士的英名。如今这项活动仍在继续。
(本文图片资料由解放军档案馆和刘老庄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