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背后:向最高领袖逼“文债”
2013-03-15 19:06: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吴志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图:发表主席题词的《中国青年》杂志。

    原题:“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背后

    每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学习雷锋”的标语随处可见,成为一种时代风景。然而,少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的题词并非是在当年的3月5日,而是在2月22日;更鲜为人知的是,最早刊登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媒体不是《中国青年》而是《新民晚报》,且目前发现多份有关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寻找雷锋》一书记载了这段历史。

    宣传战催生题词之念

    1963年,面对全国宣传雷锋的火热局面,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听了有关汇报后,以极大的热情充分肯定了宣传雷锋事迹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要求共青团系统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强度,组织全国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

    对胡耀邦的指示与号召,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当然应带头响应、责无旁贷,但作为半月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如果还是发表雷锋日记摘抄、组织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文章,显然在宣传速度上和报纸相比自然是稍逊一筹的,因此,他们立即发动全社人员献计献策,并召开编委会,精心研究,开动脑筋,另辟蹊径,千方百计找出新的角度,迎头赶上甚至超前于全国宣传雷锋的其他兄弟报刊。

    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中国青年》编委会最后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学习雷锋”专辑。由于国家还没有完全度过困难时期,报纸非常紧张,此前的《中国青年》不得不由每期32页改为24页。而24页的篇幅要做一本“学习雷锋”专辑还是显得太“轻”,为了使这本专辑够分量,编委会决定将5、6两期合刊,出48页。

    根据编委会的决定,从各编辑部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成一个“学习雷锋”专辑编辑组,具体讨论编辑计划和组织落实。

    那时,王江云在《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组当副组长,被抽调到这个编辑组。在讨论编辑计划时,大家主要讨论如何在其他报刊已经宣传的基础上做到后来居上,都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有人提出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郭沫若等党内名望甚高的“四老”为学雷锋活动题词。这些设想应该说都很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就在讨论的过程中,王江云忽然想到了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的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正是毛主席的这一题词,使刘胡兰的事迹广为人知并激励了亿万青年,现在出了雷锋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英雄,如果毛主席能题词,那将会是多么巨大的号召力啊!

    于是,王江云说出了请毛主席题词的想法。大家一听都很兴奋地表示赞同:“对,请毛主席题词。”

    “中南海,呈毛主席”

    但冷静之后,又都认为请毛主席题词,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动议,是不是有点太敢想敢干了?能有把握吗?会上又有人说:不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王江云的一位同事说,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对雷锋这样一个值得青年学习的榜样,说不定会答应题词的。就这样,大家抱着希望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主席发出了请他题词的信函。

    主要内容是:“现在全国已掀起一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我们《中国青年》拟出一期‘学习雷锋’的专辑,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个先进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好地锻炼成长,恳请您老人家为雷锋题词。”给主席的信不长,大约三四百字。

    曾有人回忆说信件由时任思想教育研究组组长的黎勤起草,但也有人证实是由《中国青年》女编辑朱伯颖起草的。

    起草好信稿后,经过该社领导反复斟酌,修改好后,请毛笔字写得好的编辑丁有和用毛笔在一张小的竖的宣纸上抄写了一遍。丁有和在后来一篇文章里回忆此事时写道:“接受这个任务,我感到光荣,很用心地给抄了出来,是用中国老式的竖行信纸写的,总共也不过两页。写完以后,大家认为很满意,就寄出去了。”这封信的信封也是丁有和写的,他工工整整地抄写下醒目的两行大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当时,中直机关有人听说此事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说,毛主席给刘胡兰题过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白求恩和张思德分别写过纪念文章,可那是发生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还未见他老人家给其他普通人题过词?

    向最高领袖逼“文债”

    给毛泽东的信是1963年2月16日送到中南海的。朱伯颖43年后回忆说:“因为当时是我起草这封信,就由我来与毛主席办公室联系。我是1959年才到杂志社,是新兵。我以前没有跟毛主席办公室联系过,当时社里联系过的同志不少。信送出后几天我就给主席办公室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林克,我问信收到没有,主席看了没有,他题不题词。林克说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没有表态。我们当时想主席没有表态也就是没有拒绝,还有希望,那就等一等。”

    毛泽东在阅读《中国青年》的来信前,已经从《人民日报》上读到了雷锋的事迹和日记摘抄,也阅读了团中央的关于开展向雷锋学习的汇报材料,他在思考:“大跃进”之后,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受到损害,党群关系也疏远了,国际上,中苏正在论战。国内外这一系列事实与现状,令毛泽东再三思考千年大计——中国的前途和未来。1962年,他曾有过一次谈话,说美国要想在中国第一、第二代身上进行和平演变是不可能的了,他们只能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中国的第三、四代身上。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想法在毛泽东的脑海里油然而生,要教育青少年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雷锋不正是一个鲜活的教材和绝好的榜样吗?于是,毛泽东决定为雷锋题词。

    朱伯颖回忆说:“过几天我又给林克打电话,当时我很紧张,主席万一工作很紧张,他不题了,也没辙。结果一问,林克说毛主席说他决定给你们题词。我高兴得不得了。”

    听了这个回答,《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同志都很兴奋,接着请主席办公室的同志转告主席,“‘学习雷锋’专辑准备3月1日出版,付印时间2月26日,请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题好。”

    这不是向最高领袖逼“文债”吗?不过,毛泽东还真地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新民晚报》首发题词

    2月22日下午3点多钟,《中国青年》女编辑朱伯颖接到林克的电话,非常兴奋。

    日后,她回忆道:“我马上报告社领导,社领导又马上报告团中央书记处,后马上派了通讯员刘全聚立即骑上摩托车去中南海西门去取。当时我们的同志很着急跑到楼下去等,我在六楼的楼梯口等,过了一会儿刘全聚就回来了。他举了一个信封往上跑,后面跟了一批人,我在楼梯口等着。信封拿来一看,还写了我的名字。信一拿回来,这个信封我根本拿不着,被别人抢去了。社领导把信拆开了,一看,毛主席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特别好,主席的字本来就好,这几个字特别好,特别帅。后来书记处领导,胡克实等都出来了,传来传去看。反正我什么也见不着。后来社里决定把题词做一镜框挂起来,信封写了我的名字就归我了。后来中央档案馆马上就把题词要去了。就剩这个信封了。”

    《中国青年》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轰动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新闻界,各大报刊纷纷要求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

    其实,《中国青年》编辑部在请毛泽东题词的同时,也向周恩来和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发出了请求题词或写文章的信。给周恩来的信是和给毛主席的信同时发出的。周恩来对《中国青年》一贯是几乎有求必应,接到信后很快就挥笔写下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并派人送到了《中国青年》编辑部。《中国青年》杂志社原总编辑邢方群回忆说:“周总理的题词是早于毛主席的题词先送到了编辑部。”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周恩来的题词也一同发表在“学习雷锋”专辑上。

    不过,目前发现1963年3月1日的《新民晚报》在第四版刊载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周恩来总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据收藏家董兴喜介绍,这是最早刊登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报纸。至于为什么早于《中国青年》杂志发表就不得而知。

    题词原件今何在?

    而今,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珍藏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信封。这就是1962年2月22日装载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信封。信封A4纸大小,上面写着:密件,中南海,林克同志收。落款是中直招待所。林克把这个划掉了,利用这个旧信封内装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信封背面左上角贴有邮单号,上写:“凭此号查信,3097号。”这是中南海收发室的号。背面写“中国青年杂志社朱柏颖同志亲收,中南海林寄”。其中,“朱伯颖”的名字错写为“朱柏颖”。朱伯颖日后回忆:“因为我们没有见过面,只是通了几次电话,所以林克写错了我的名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雷锋与山西人的特殊情缘
·下一篇:辽沈战役中铁路运输立奇功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稼祥纪念馆进行志愿宣传与导游
·孙悦:弘扬雷锋精神 让爱永远流动(组图)
·特稿:弘扬雷锋精神 让爱永远流动(组图)
·周文江、杜晓珂:河南农大:雷锋在行动(组图)
·特稿:河南农大:雷锋在行动(组图)
·陈诗颖、孙悦、夏雨:信阳师范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开展“流动雷锋学校”活动(组
·特稿:信阳师范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开展“流动雷锋学校”活动(组图)
·陈诗颖、夏雨:信阳师范学院组织2014年暑期流动雷锋学校志愿活动(组图)
·特稿:信阳师范学院组织2014年暑期流动雷锋学校志愿活动(组图)
·曾飞、张继平:“妈妈,雷锋叔叔又回来了!”——井冈山市人武部为美化旅游环境作贡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