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当时,上海还处于日军的魔掌中,他的遗体以他曾用过的假名——“季晋卿”的名义,暂殡于上海殡仪馆。有关他逝世的消息,只得暂时秘而不发。
9月下旬,周恩来要张仲实为党中央草拟致韬奋同志家属的唁电。张仲实拟毕后送给周恩来。周恩来在稿子上圈点勾画,仔细批阅。这足见他对韬奋同志逝世的莫大痛惜。不久,新华社在延安发布邹韬奋同志逝世的消息,延安准备举行隆重追悼。周恩来指定张仲实负责治丧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并要求事无巨细,均须向他汇报。他不但亲自圈定周恩来、吴玉章、博古、邓颖超、周扬、艾思奇、柳是、张仲实、张宗麟、姜君辰、林默涵、李文、陈今吾等13人为治丧委员会成员,还召集筹备会议,并亲自修改唁电和悼词,送毛泽东同志审阅。
1944年9月28日,党中央在给邹韬奋同志发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先生遗嘱,要求追认入党,骨灰移葬延安。我们谨以严肃而沉痛的心情,接受先生临终的请求,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新华社在发布邹韬奋病逝消息的同时,当时在延安出版的党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还发表了社论。
有张仲实参加的治丧委员会,讨论了纪念和追悼邹韬奋同志的办法。会上决定的办法中有:向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议,将延安的“华北书店”改名为“韬奋书店”;向陕甘宁边区文教会议建议电唁他的家属;在延安举行追悼会,并在大会上陈列展览韬奋的著作和他所办的期刊;建议《解放日报》出追悼专刊。专刊由艾思奇和张仲实负责;会议还决定由张仲实整理一份记录,记录送周恩来同志。张仲实把治丧委员会的这次记录送周恩来同志后,他在“向陕甘宁边区文教会议建议”项下补充了一句:“提议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周恩来同志将这份记录送毛主席审批。毛主席批示:“照此办理。”
当时,各解放区都举行了韬奋同志追悼会。其中以延安的追悼会最为隆重。延安各界追悼韬奋的大会,是在1944年11月22日,即韬奋和救国会其他六位领导人,于1936年以“救国罪”被逮捕的日子举行的。会址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有1500个座位。那天到会的人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很多人是自发来参加的,大礼堂内的空地和窗外都站了很多人。到会的青年同志,大多是在思想上受了韬奋的影响和帮助而参加革命的。场内外挂满了挽联和悼词。许多中央领导都参加了追悼会,朱总司令、陈毅同志讲了话。
当时,中央领导同志都在《解放日报》的追悼专刊题了词。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同志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朱老总的题词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
周恩来同志的题词是:“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其他负责同志如陈毅、吴玉章、徐特立也都给追悼专刊写了文章。许多革命青年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张仲实和艾思奇负责的专刊上发表了文章,向帮助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韬奋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1978年7月24日,在邹韬奋同志逝世34周年的日子里,张仲实写了文章《怀念邹韬奋同志》,称赞“韬奋是杰出的编辑家、政论家、出版家和革命家。”并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