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怎样来到最高统帅身边
2010-06-21 17:27:0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何建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雨已停。毛泽东做了个深呼吸后,清清嗓子,然后在院子里散起步来,散步是毛泽东一生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也是他最好的休息方式,同时又是他最佳的工作时间 中国革命史上几次最伟大的战略决策就是在他散步时酝酿的结晶。

  此刻,毛泽东也许正在想如何彻底摆脱胡宗南部队的纠缠,以实现西北战场的战略大转折。他的步子慢得每分钟仅走上六七步,每一步都仿佛给地球烙上个深深的印子。

  跟在身后的李银桥可苦了,他琢磨着毛泽东是否有意把他甩在屁股后面晾着他。一分钟走六七步,此刻,李银桥尽管踩着碎步,但依然觉得如同走钢丝一般艰难 终于,他那不安的脚步声惊动了毛泽东,并且从此消除了这位巨人与一个小人物之间的一段“怨气”,领袖与卫士之间永久的深厚情谊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李银桥在他所著的《跟随毛泽东十五年》一书中这样回忆他被毛泽东“接纳”的过程

  “你叫什么名字呀?”

  主席终于同我说话了。我迅速立正回答:“报告主席,我叫李银桥。”

  “李、银、桥。嗯,哪几个字啊?”毛泽东依然不紧不慢地问道。

  “木子李,金银的银,过河的桥。”

  “银 桥,为什么不叫金桥啊?”

  “金子太贵重了,我叫不起。”

  “哈哈,你很有自知之明嘛。”毛泽东的口气转热烈,望着我问,“你是哪里人呢?”

  “河北安平县。”

  “父母干什么呢?”

  “我父亲种地拉脚,农闲时倒腾点粮食买卖;母亲操持家务,农忙时也下地干活。”

  “我们的家庭很相像么,你喜欢父亲还是喜欢母亲?”

  “喜欢母亲。我父亲脑子好,多少账也算不糊涂。可是脾气大,爱喝酒。吃饭他单独吃,他吃馒头我们啃窝头,稍不称心就打人。我母亲心善,对人好,我喜欢母亲。”

  “越说越一致了么。你母亲一定信佛。”

  “主席怎么知道?”

  “你说她心善么。出家人慈悲为怀啊。”

  “您、您母亲也信佛吗?”我问。

  “我也喜欢母亲。”毛泽东说,“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时候我还跟她一起去庙里烧过香呢。后来我不信了。你磕多少头,穷人还是照样受苦。”

  “磕头不如造反。”

  “好,讲得好。”毛泽东点点头,继续散步,走过一圈,又停下脚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我低下头。怎么回答呢?唉,与其说假话落个虚假,不如闭上眼睛说真话,做个老实人。

  “不愿意。”我小声喃喃着。

  一阵难熬的沉默。

  毛泽东终于轻咳了一声,打破了沉默:“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工作?”

  “我干太久了。从三八年参军,我一直当特务员、通讯员。我想到部队去。”

  “噢,三八式,当卫士,进步是慢了些。就这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在周恩来那里当卫士就愿意,来我这里就 ”毛泽东把声调拉得很长。

  “没有,绝没有那个意思!”我叫起来,“我一直想到部队去。我在周副主席那里也说过这个意思。我在他那里干过一段,他了解我的情况,形势缓和后提出走的要求也容易。如果到主席这里来,怎么好刚来就提出走?”

  “你怎么知道我会不放你走?”

  “主席 恋旧。”

  “什么?恋旧!你听谁说我恋旧?”

  “反正我知道。”我说,“听人说你骑过的老马,有好马也不换,穿过的衣物,用过的笔砚茶缸,一用就有了感情,再有了多好的也不换。就比如你那根柳木棍,不过是孙振国背行李的木棍子,有了好拐棍儿你肯换吗?我们要是有了感情,主席还肯放我走吗?”

  “哈哈哈,”毛泽东笑了,“小鬼,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想要你来呢,怎么办?总得有一个人妥协吧。”

  “那就只好我妥协了。”

  “不能太委屈你,我们双方都作一些妥协。”毛泽东认真地望着我说,“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可是,光讲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够高,职务太低。我给你安个长,做我卫士组的组长。”毛泽东略一沉吟,做了个手势,说:“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

  “行!”我用力点头。

  “好吧,你去找叶子龙谈谈,他对我更了解。”毛泽东将手轻轻一挥,我便轻松地退下。他独自回窑洞办公去了。


  李银桥后来听说,毛泽东在与他谈话前,确实已经知道李银桥不愿来,但他还是对叶子龙和汪东兴说:“你们不要再考虑别人了,我就要他!”

  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

  在毛泽东身边当卫士,主要是负责毛泽东的起居生活和吃穿住行等日常事务,这是最贴近领袖的人了,用“形影不离”四个字来形容一点儿不夸张。解放以后,特别是毛泽东被奉为“神”的晚年的一二十年生活中,党的副主席、国家政府总理等领导同志要见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是毛泽东的“联络员”、自己的亲侄子毛远新要见他,也必须经过几道关卡。卫士却不同,毛泽东吃饭时,是卫士端去饭菜,并陪在一旁静候他吃完;他办公时,卫士一般在门外值班,同时又不时地进去为毛泽东准备些烟、笔墨和倒茶之类的活儿;睡觉前,卫士要为毛泽东擦澡、按摩,起床后,得为毛泽东准备洗漱用具和水;外出活动与开会时,卫士更是寸步不离。

  毛泽东的卫士不像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式的彪形大汉,他的卫士一般都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子。

  “太大了,有些事情就不好意思再让他们干了。”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这样说。因为毛泽东在个人生活上是非常“保守”的。他每天要人擦澡、按摩,才能睡得着觉,又时常因为便秘要人灌肠。这些事用年龄大的人毛泽东就不那么自在了,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基本上还是孩子一般,毛泽东爱用这些大孩子,用起来也自在得多。v“是这样,我刚到毛泽东身边时也就是这个年龄,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心里想的全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照顾和保护好毛泽东,毛泽东所要我做的一切都是崇高而神圣的战斗使命。”卫士长李银桥这样说。“不过,”他又说,“时间长了,我们这些当卫士的便发现毛泽东虽然是主席,是领袖,但又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每个人所有的吃喝拉撒,他也完全一样。譬如,不愿在外人面前暴露一些个人生活习惯上的小隐私,不愿生人在他身上东摸西瞅的。他身上也有痒痒肉,有时我们在擦澡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痒痒肉,毛泽东不是极其敏感地阻止你的进一步行动,就是像孩子一般地嚷着: 哎哟,别动了,别动了,哈、哈、哈 地逗笑起来。”

  毛泽东的特殊性格,决定了他使用贴身卫士的特殊标准。

  “你千万别认为毛泽东的标准高得不可攀。”打从1947年起,几乎参与了毛泽东所有卫士的选拔工作的李银桥说,“话得说回来,中央警卫部门在挑选毛泽东的警卫和卫士时,确实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啊,可到了毛泽东那里便只剩下了一条标准,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 与我合得来 便行。”

  毛泽东这个“合得来”仅为三个字,内容可是丰富无比。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真正被毛泽东确认与他“合得来”的人可是不多。他政治上最得力的助手、接班人,像刘少奇、林彪,还有曾经是“与我很合得来”的彭德怀,后来都被毛泽东认为是“合不来”的人。后夫人江青是毛泽东认为“最合不来”的人。虽然她是毛泽东的妻子,妻子是“最合不来”的人,注定了毛泽东一生在个人生活上的悲剧。江青这个“合不来”又是一个轻易无法甩掉的包袱,我们可以想象毛泽东自同江青结婚后的那几十年间,他在家庭与个人精神生活问题上是多么的痛苦。卫士是他日常生活中可依靠和可作些调整精神生活的人。自然,毛泽东十分注意要求能够与自己“合得来”。

  怎样才算合得来,连长期专门负责毛泽东警卫、安全工作的罗瑞卿、汪东兴、叶子龙也是很难把握得准的。如此结果,便是毛泽东自己是挑选自己卫士的惟一,也是最后的裁决人。

  因此,说同毛泽东“合得来”,这既是极为简单的内容,又是万分复杂的事情。汪东兴、叶子龙大概为此不知白了多少头发。但当我们问起那些曾当过毛泽东卫士的同志,他们却说:“非常简单。”

  “毛泽东说的 合得来 有时是政治感情上的一致,有时是性格秉性上的相同,有时是言行举止上的默契,有时是 老头子 对机灵可爱的小伙子的一种特殊宠爱。一句话,完全凭毛泽东的感觉。”李银桥用这句话,概括了一位伟人所说的“合得来”的全部涵义。

  后来,我们走访了毛泽东的其他几个卫士,他们畅谈自己被选为毛泽东卫士的过程,都证实了这一点。

  封耀松,浙江人,他在当毛泽东卫士之前,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考察的。但无论谁打保票,最后拍板还得由毛泽东本人来决定。

  这一天,封耀松被人领进毛泽东的卫士值班室,他被告知去毛泽东身边工作。这对一个穷人家的苦孩子,一个参加革命不久的小战士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过去,封耀松只是从书本上、画像上和领导的报告中,见到和听到毛泽东。如今,要真的见到毛泽东了,而且从今以后开始每天在这位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大人物身边,封耀松自然激动得从前一天心律就加快了许多。此时,他趁卫士长到毛泽东那里去报告之时,已把放在胸口上的一份早已写好的决心书拿了出来。

  卫士长回来了,小封便把决心书交给了他,并保证道:“卫士长,我一定按决心书上说的去做。”

  “哈哈,瞧你,一句话错了两个字。”卫士长李银桥看了一眼,便大笑起来。他拿着小封写的决心书念叨:“我西生自己也要保护好主席”,然后,他像逗小弟弟似的拍拍小封的肩膀,说:“等一会儿我教你怎样写 牺牲 两个字,现在跟我去见毛主席。”

  毛泽东此时正在书房。封耀松随卫士长一起进了门,不知是错觉还是幻觉,小封只感觉在书山中坐着的毛泽东全身闪耀着一缕缕耀眼的光芒,使他的眼睛都睁不开。他赶忙用手揉了一下眼睛,发现自己的睫毛上早已被泪水浸湿了,那热流顺面颊淌在了胸襟上。

  “主席,他来了。”卫士长轻声地报告道。

  “噢,你叫什么名字啊?”毛泽东坐在藤椅里仍在看书,没抬头,“过来告诉我,叫什么名字?”

  封耀松哪经过这种场面,他今天不仅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而且听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声音,并且是亲自在与自己说话呢?他傻呆呆地站在原地,竟然连话都不会说了。

  毛泽东连问两遍,见没有回音,便扭过头来。看了看小封那个样,然后缓缓站起身,走到封耀松跟前。那只挥师百万大军,消灭八百万国民党军队,推翻蒋家王朝的大手轻轻地落在了小封的头上。“嘿,我说么,还是个娃娃呢!”最高统帅慈祥地说。

  封耀松这下总算是被大手的“电流”触醒了,赶快叫了一声:“毛主席!”

  毛泽东答应了一声,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封耀松。”

  “封 耀 松,是不是那个河南开封的封啊?”

  “不是,是信封的封。”小封一本正经地“纠正”毛泽东的话。

  “哈哈 ”毛泽东开心地大笑起来,像慈父似的用那双大手帮小封整了整纽扣,说:“小鬼呀,不管你有几封信,不开封是看不见信的哟。知道吗?那是一个字,懂吗?”

  封耀松瞥了一眼站在一旁也在笑着看着自己的卫士长,似懂非懂地向毛泽东点点头。

  “今年多大了?”

  “十六。”

  “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的?”

  “爸爸给人拉黄包车,妈妈在家做家务。”

  “噢,标准的劳动人民呢!你呢?你以前都干过些什么呀?”毛泽东问道。

  “当过点心铺的学徒。”小封回答道,“去年到省公安厅警卫处学习。再后来,就上毛主席待的地方北京了 ”

  毛泽东像是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便开始给卫士上了课:“以前,我对你的卫士长和其他几个人都说过,我呢,虽然是个主席,是大官,可我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每天要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自己的一些事情呢,就顾不过来了,就只好请你们帮忙了。你们干这一行呢,实际上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是间接了点。我们之间是分工不同,你愿意不愿意这样分工呢?”

  卦耀松认真地点头道:“愿意,主席。”

  “那好,我们看看谁服务最好!”毛泽东像是要考察似的拉着封耀松的手,说道。

  封耀松就这样接受了毛泽东的这一“竞赛”。

  初来乍到,小卫士封耀松满心是担忧,怕“服务”不好,而被“对手”毛泽东给赛输了。

  轮到小封独立值班了。听老卫士们说,毛泽东的个人爱好和习惯很特别,谁要是在他工作时或处理他的生活琐事时不得当,他会大发脾气,而且发起脾气来让人心颤。小封听了自然更加胆怯和紧张了。

  “见机行事,灵活掌握,处理得当。”卫士长对他说了这“十二字方针”。

  小封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 其实这是一间卧室、书房兼接待室。办公时的毛泽东很安静,也没有什么大的差使需要卫士们做的,就是倒个茶、换个烟什么的。这些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服务好毛泽东就不仅仅是做这些明摆着的活儿了,还有许多需要卫士凭自己的眼力去处置。后者最主要,也最难做到。

  毛泽东两眼不停地盯在一份又一份的文件上,并有时有节地喝着茶、抽着烟。

  小封进屋时,茶杯里的水已没了,他正准备上前取杯为毛泽东加茶水,一个意外的惊人之举使封耀松呆住了:毛泽东的那只空闲着的左手抬了起来,然后将三个手指伸向茶杯之中,轻轻地搓了搓杯中的残茶叶根,随即稍稍用力地撮起一把残茶叶,慢慢地塞进了嘴里,那两腮一动一动地,如同老牛嚼草一般,津津有味。

  “报告卫士长,主席吃起茶叶了,是不是嫌茶水不好?”小封不敢出半点差错,连忙跑到值班室将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了李银桥。谁知卫士长满不在乎地说:“他的老习惯。残茶叶能提神。”

  封耀松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想,我的穷老爹喝茶水时还讲究不吃隔夜茶,毛泽东主席竟连残茶叶也舍不得浪费!真是不可思议!

  天黑了,小封见毛泽东那双穿着圆口鞋的脚不停地拍着地。开始小封以为是毛泽东累了,在活动血脉,随着拍地的次数不断地增多,他猛地想起了什么,忙去看温度计。糟了,还不到13 !北京的农历十二月,可已是严冬了呀!

  小封将左手贴在鼻子底下,思忖着怎样让毛泽东别冻着了双脚。有了!他机灵地找来两只热水袋,灌满热水后,轻轻地走到毛泽东的桌前,蹲下身子,将两只热水袋捂在那一双大脚背上。拍地脚不再动了,室内只有“沙沙”的翻纸页声。又过了一会儿,小封取下热水袋,用双手轻柔地为毛泽东的两腿按摩了一遍。毕后,他正要撤身,却被抬眼所看到的情景惊呆了:毛泽东双眼溢着感激的泪花,像慈父一般地对他说:“这好!这好!多谢你了,小鬼!”

  封耀松的眼圈顿时也红了,慌忙退到一边。

  “小封,把我的鞋子给弄来,我马上要开会去了!”又是一天,毛泽东游完泳后,对封耀松吩咐说。一个是浓重的湖南口音,一个又偏偏是地方方言难改的浙江人。嘿,这一下热闹了。毛泽东要的是鞋子,封耀松不知怎么听成了“桃子”。

  一听说毛泽东要吃“桃子”了,封耀松像接到了“十万火急”的命令,拔腿就往厨房跑。

  “侯 侯师傅,快,快给我个桃子,主席要吃桃!”

  “桃子?这时候哪来桃子呀 ”侯师傅急得直拍大腿。

  最后还真让他给想出法子了:一个红盈盈的大水蜜桃放在了小封手中。

  “主席,给!”小封像是完成一件神圣使命似的将桃子郑重其事地托到离毛泽东眼睛一两尺远的地方,嘴里还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毛泽东习惯地抬起那对看书的眼皮,半晌愣在那儿。

  封耀松见毛泽东愣了,不由得也愣住了,他轻声细语道:“刚才您要的 我给拿来了!”

  毛泽东突然一悟,终于忍不住地“扑哧”笑出了声,越笑越开心,最后竟笑得直揉眼睛:“我 我说让你拿鞋子,你怎么 怎么把这东西给拿来了?”毛泽东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双脚,乐个不停。

  “这 嘿嘿 ”小封终于明白了,他也不好意思地跟着毛泽东笑了起来。

  “小鬼,我们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浙江人,可都是中国地方方言的能手,我们俩在一起,可有热闹戏呀!”毛泽东把小封拉到自己的身边,像父亲关怀儿子一般地抚摸着小卫士的头发,十分逗趣地说道:“好,好,我喜欢这样的热闹戏,不过今后可得注意,可别把我的肚肠根给笑断了,啊?!”

  封耀松腼腆而又真诚地点点头。

  “我能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大约就是靠这傻实在吧!”几十年后,封耀松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时,笑着这样说。

  卫士田云玉,一副机灵活泼相,是个谁见了都说“可爱”的小伙子。他能在毛泽东身边工作那么多年,大概是属于“老头子”对机灵可爱的小伙子的一种特殊“宠爱”吧。

  确实,田云玉是一开始就被毛泽东喜欢的小卫士,而且他也是惟一在江青与毛泽东两人之间都“吃香”的卫士。

  田云玉能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凭的也是他那股可爱劲。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董必武夫妇救治过的孩子——闫青海
·下一篇:三次主动“让贤” 毛泽东说:洛甫是“明君”
·吕玉兰和李银桥合影
·卫士长李银桥揭秘“头等使命”:让毛主席好好睡觉
·李银桥妻子回忆:我在毛泽东、江青身边的日子
·毛泽东向李银桥赔礼
·毛主席一生唯一一位卫士长:李银桥
·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组图]
·李银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李敏等参加
·毛泽东卫士长去世 吊唁者络绎不绝
·图:毛泽东卫士长 28日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在京辞世 享年82岁(组图) 追悼会28日举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