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份,电影开机。摄制组住在部队招待所里,伙食标准很低,少见荤腥,张骏祥同大家一样啃咸菜下饭。生活将就,拍戏却一丝不苟,为了只有20多个镜头的人物的化妆,导演和摄影师同化妆师研究扮演者的脸型,整整多用了大半天。对白求恩骑的大白马,张骏祥也让道具员跑了好几个军马场才找到中意的。在上海摄影棚里拍白求恩在河滩边的戏,因上海的石头与北方的不一样,用泡沫塑料做又显得假,张骏祥硬是从一千多公里外拉了十多吨石头回来。
在长达五六年的筹备和创作中,张骏祥不仅只是一个创作者,也逐渐地走近了白求恩,感到了与白求恩在心灵上的相通,譬如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上,在为了工作坚持原则,不讲情面等地方。拍摄中,张骏祥竭尽了自己的功力,也倾注了对拍摄对象的感情。拍战士们抬白求恩的遗体的戏时,漫天风雪,小战士抬着担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齐膝的雪地里,《游击队员之歌》颤抖地响起,从不轻易动容的张骏祥不禁热泪盈眶……
《白》完成后被搁置了一年,1965年,张骏祥试探地送审,但文化部仍在整风,拒绝受理。 12年后,《白求恩大夫》成为“文革”结束后第一部上映的“禁片”,得到一片称赞声,它的质朴、真挚让观众看到了某种久违了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