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在四川阿坝州展开。“在阿坝州的这一段‘长征’路程非常精彩,我们不仅体验到当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也为这一路川藏高原的风光所着迷。”参加本次“重走长征路”的自驾车队员苏先生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走这条路,明年他计划带着更多朋友来这里了解长征历史,欣赏自然风光。
成都导游赵宇辉告诉记者,近几年,他走这条线路最大的感触就是,当地村民的接待能力越来越强,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这跟这些年阿坝州下工夫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扶贫是分不开的。”
依靠资源自主脱贫
阿坝州小金县夹金村是从雅安穿越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夹金村村民王明贵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小长假,夹金村每天接待游客达到三四百人,每位游客每天在村里的消费都在100元以上,由于村子周边的景区较多,有些游客一住就是两三天。如今,夹金村村民的收入有百分之20来自旅游业。
“我们家两个娃娃,一个读初中三年级,一个在成都上大学,她们的学费全部来自家里全年接待游客的收入。”西索村村民蝶金出说。距马尔康市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因卓克基土司官寨而出名。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此官寨住宿一周。如今,依托卓克基土司官寨及周边的旅游资源,西索村60多户人家有50多户做起了农家乐,每年3月至11月,许多游客来住宿,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在阿坝州两河口镇,有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和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等红色旧址。不仅如此,在两河口镇大板村有一条风光秀美的溪谷,叫玛嘉沟。
“玛嘉沟雪山、瀑布、原始森林比较集中,是徒步旅游的好去处。”两河口镇旅游合作社负责人杨朝洪几年前看到了这个“脱贫”的机会,说动村民进沟修路,自主开发玛嘉沟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项目之前,大板村人基本是靠养牦牛为生,一年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日子过得很苦。2010年,在两河口镇红色旅游的带动下,玛嘉沟旅游项目有了较为稳定的客流。参与接待的农户,人均年收入估计在1万元左右。
政府合力加快致富
在借助红色旅游资源脱贫的道路上,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小金县达维镇副镇长杨成红说,为了提高村民们的接待水平和服务意识,政府专门出资对村民们进行统一培训,包括住宿安全、环境卫生、餐饮卫生、产品定价等,并制定了统一标准。
据两河口镇镇长李裕伟介绍,当地政府对农户原来的住房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修建了洗澡间、卫生间等,提高了全村的整体住宿条件,形成了小镇农家庭院式接待点。“针对精准扶贫户,向其发放小额贷款,3-5万元不等,再加上产业扶持基金,每户可以贷到1万元,而这些贷款利息都由政府补贴。”
离红军翻过的另一座雪山——达古雪山及芦花会议旧址不远处,有一个村子叫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村,村口的对面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扶贫再贷款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
据了解,这个富有藏族风情的村寨于2015年10月正式开寨,政府投入了上千万元将43户居民全部由山上搬迁至此处,原本靠山吃山或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开始通过旅游致富。今年截至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村寨还成立了羊茸哈德旅游有限公司,带领村民规范经营的同时,实行分红机制。由公司多渠道招揽游客,统一分配到各家住宿,收入所得由村子、公司和村民三方分红。”黑水县旅发局副局长任校芳说。
猛固桥的所在地,小金县老营乡则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今年从这里经过的游客在三四万人次左右,拉动了花椒、核桃、苹果等农产品的销售。政府专门搭建了农贸集市,不收农户一分钱的租金,今年,仅这个点农户所销售的苹果就有10万斤左右。”小金县老营乡党委书记付利川告诉记者,老营乡还形成了1200亩酿酒葡萄母本园基地,并开始建设小农庄,春夏秋三季,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同的风光。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在通过红色旅游扶贫的攻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还遇到不少困难。例如,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乡村旅游同质化,产品特色不突出;经营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红原县、黑水县、小金县等阿坝州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县想尽办法迎难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