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川西高原,有一片令我神往的土地,这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心怀向往,不仅仅因为那里有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藏羌民族文化风情、九寨沟黄龙自然风景区这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名胜,不仅仅因为那里有夹金山、梦笔山、两河口、松潘、达维、懋功这些连接红色记忆的红军征战、会师的故地,更因为在我的文学创作活动中,我曾先后在两部长篇文学著作中刻写那里、吟颂那里、歌唱那里。
1999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报告文学《磨难——西路军女红军团长传奇》。在这部著作中,跟随主人公王泉媛的生命足迹,我写到了川西高原她到过的所有地方。翻越夹金山,王泉媛失去了做女人最宝贵的权利;在懋功,王泉媛学习藏语和藏族民族风情;两河口,毛泽东主席指示王泉媛和吴富莲在后面收拢伤员;出去买粮,在距离驻地40里的地方,王泉媛和战友倒在了路边,是一把闭关草救了她们的命;周恩来副主席了解到她们每天要出去七八十里筹集粮食,关切问:遇到川军怎么办;两河口小木屋,王泉媛和所爱的人相聚竟成永别;草地被当地人称之为“萨格苏海”,意为“天使一样美丽的死亡之海”,过草地,王泉媛和他的传令兵都险些丧命;王泉媛只带一名马夫进驻藏族村寨工作,被当地反动土司嫉恨,是“阿维”(藏语“老乡”意)冒死相救……在这片高地上,王泉媛跟随一、四方面军经历了三过草地、四爬雪山的艰苦征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后一任女团长——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后,喋血西征,她和西路军一起经历了悲壮的兵败历史;虎口余生,她却遭自己人的蔑视和拒绝……从红军战士到妇女部长,从西路军女团长到马匪囚徒,从被拒绝接收到回乡务农,王泉媛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气节,始终不渝地追随革命。川西高原,留下了她太多的光荣与不幸。
阿坝在红军的历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阿坝在王泉媛的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阿坝在报告文学《磨难》中占有重要篇幅。
然而,在创作《磨难》时,我却没有去过川西阿坝。
再写阿坝,是于2005年春夏,在我的一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家国天下》里。
1997年春,我从北京军区38集团军调入武警总部《中国武警》杂志社,当了一名文学刊物的编辑。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武警部队,第一次开始认识武警部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惊愕于她历史浩如烟海的同时,我更惊叹她的英雄辈出。在完成了十余部文学著作之后,我对人生的理解、生命的感悟非但没有排解,心胸反而如被泰山压迫一般难以喘息。在繁忙的工作和创作之余,我从未忘记写一部小说,写一部真正反映武警部队历史的小说。2003年夏,我调到了武警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当了一名专业作家,使我更有精力致力于创作和采访。2005年春,又经历了人生更多的磨难和思考之后,《家国天下》被理所当然地排在了创作的计划之首。这一年的春夏,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工作环境里,开始了向遥远目标的跋涉……在《家国天下》里,我写的是我父辈们的生活,却从中也照见了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影子;我说的是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的几个男人、女人生命的故事,却从中也窥视到我们自己生命的光泽;我面对的是一段革命者勇敢无畏、杀敌保国的历史,他们气贯长虹的牺牲精神常使我怆然泪下。然而,他们的爱情经历、婚姻生活更使我不能不捶胸顿足、仰天呼号……
《家国天下》以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为背景,书写了武警将士不畏艰险、舍生忘死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的斗争经历。这里的故事,生与死,爱与恨,乐与苦,美与丑,不仅仅是一代人革命的历史,一代人爱情的悲剧,更是他们生命的相遇、精神的交锋和灵魂的对决。
正是在这样一部小说中,我把建国初期主人公楚泰和他所在部队的斗争背景,放在了当年红军征战的川西高原——阿坝的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