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宏伟的目标,为心中的梦想,何志城以常人难以想像的超常付出,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无悔的诺言。一年又一年,春秋数十载,他的黄军装,他的黄军帽,他的黄挎包,他的解放鞋,已逐渐积淀成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经典,成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个流动的红色风景。啃馒头,吃方便面,睡车站,住通铺,在何志城的眼里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何志城最需要面对的,是上门联系宣讲无人理睬,被当成搞推销或骗子而拒之门外。 1985年,何志城来到北京,一家一家联系了18所学校,结果接受他宣讲的只有5所,其余13所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的宣讲。他不急不躁,以这5所学校为突破口,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生动的宣讲,收到了一次好过一次的良好效果,使许多一开始拒绝了他的学校,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主动邀请他上门宣讲。在北京四个多月的宣讲中,何志城以170元的月租在城郊租下一间8平方米的旧房,买了4张公共汽车月票。每年,何志城至少要磨破两双军用解放鞋,30多年来,何志城已先后用坏12个军用黄帆布挎包。
让红色经典代代相传
何志城以军人的作风,顽强的毅力,以对革命先烈无比的崇敬,践行自己的诺言,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在何志城义务宣讲红色经典的征途中,团中央学校部、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或团委分别签证或致函,对他的义举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天津宣讲时,消防官兵听后,深受感动,主动为他免费提供住宿和就餐。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武汉大学、共青团上海市委、内蒙古团委学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处等,都给予何志城的宣讲以极高的评价。 1984年,何志城在新疆某干休所宣讲,引起了这些老革命、老军人的强烈共鸣。宣讲结束,满堂叫好,几位老红军战士簇拥上来,眼含泪花对何志城说:“你讲得太好了,你讲的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真实的故事! ”张思德生前所在的连队有位新战士,在听了何志城的宣讲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一堂传统课,终身都受用。 ”安徽省肥西县肥光中学的师生听过报告,久久不肯离去,一位名叫陈华的女学生还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何志城老人,钢笔上用小刀刻着一行小字:愿天下人都像您一样有一颗红心。
在何志城家中,有西藏的哈达,有苏州的刺绣,有景德镇的瓷碟,有清华的校徽,更多的则是数不清的签名、题词、感谢信。这些物品背后,记录的是何志城走遍大江南北宣讲红色经典的感人故事,也成为何志城矢志不渝、一路前行的精神财富!
何志城的义务宣讲,受到地方党政部门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何湾镇及原丫山镇党委曾先后十多次将他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先后被评为芜湖市“双拥先进个人”、“安徽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何志城和他的“885”工程,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和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