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演中捧回个“金娃娃”——金奖。
张玉敏:第一个“演”雷锋的人
1948年,张玉敏18岁,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被军工部招上了,分在兵工厂造枪造炮。由于张玉敏在学校是文艺骨干,部队负责文艺的首长看他还是块搞文艺的料,把他调到当时所在部队军工部的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
1962年,全军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报告会,当时在沈阳八一俱乐部由雷锋做报告,雷锋是先忆苦后思甜,雷锋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张玉敏。作为一名演员,他当时就有采访雷锋的冲动,也想把雷锋的形象搬上舞台,只是暂时还没有剧本,后来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来得及采访雷锋。到了8月份,雷锋牺牲的噩耗传来,张玉敏非常伤心,也感到非常遗憾。
雷锋牺牲不久,原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到北京开会,当时周恩来总理找到贾六,并指示道:“雷锋是沈阳军区的好典型,你们一定要把雷锋的故事编成话剧搬上舞台。”总理的批示,贾六团长不敢怠慢,当夜就赶火车返回沈阳。经研究决定,立即成立《雷锋》话剧创作组,由王德英负责写剧本,由张玉敏扮演雷锋。
能演雷锋,对张玉敏来说自然高兴。可是由于从思想上没有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张玉敏刚一上台就被导演哄下台。“没有感情,重排。”如此反复,不知练了多少遍。1963年2月沈阳军区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在这个会上,首长提出要看话剧《雷锋》。在演出那天,陈锡联司令员等首长们都前来观看,同时还请来了雷锋生前所在班的战友及指导员。
戏演完了,当时陈锡联还算满意,只是雷锋的指导员说了一句话让张玉敏摸不着头脑:“你演得很活泼可爱,但是你不是雷锋,雷锋精神的实质你还没掌握。”指导员是一手把雷锋培养起来的人,也是最了解雷锋的人。
有了指导员的这席话,张玉敏又悟出了很多道理。于是在团里的安排下,张玉敏“雷锋班”与真雷锋班,结合在一起了,他们要亲自体验雷锋班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那段时间,他们经常下部队演出。每次出去演出,在火车上张玉敏也学着雷锋的样子为旅客服务,端茶倒水……他们走了一路也感动了一路,从此张玉敏也真的把自己当做雷锋了。
1963年7月28日,张玉敏随话剧团到北京演出,这是第二次进中南海的怀仁堂。这次所有的演员都知道毛主席要来看演出,并接见他们。开演前不久,毛主席果然来了,随行前来的还有周总理、罗瑞卿、薄一波、邓子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台亲切接见演职人员,当时全体演员感到莫大的鼓舞。见到了毛主席,张玉敏此时心里最想说的话是“雷锋啊,你想见毛主席的梦我帮你圆了”。这是因为,雷锋经常在日记中写道能够见到毛主席是他一生的梦想,甚至做梦都想见毛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