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好事做到哪里,他就把照相机背到哪里。张峻最早在《解放军画报》上刊出的《苦孩子,好战士》、《五好战士和红领巾》两组雷锋专题照片,就是这样跟踪拍摄出来的……
40年来,很多参观雷锋事迹展览或看到《雷锋》画报、画册的人们,过后都对雷锋生前留下那么多照片提出质疑:雷锋同志做好事不是不留名吗?怎么每做一件事都有人为他拍照?原来给雷锋拍的照片虽然大部分是跟踪“抓”拍的,但也有一些是根据雷锋的日记和事迹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同志的部分实物。
1960年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了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当时决定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绘画来表现,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
领导指定由张峻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具体内容的提纲。观众常见的许多照片都是为展览特意补拍的。例如雷锋从储蓄所取出200元钱,送给人民公社的照片就是补拍的。除补拍了有人物的照片外,还补拍了雷锋同志的部分实物,如有黄继光画像的笔记本和雷锋补过的袜子、使用过的牙刷、使用过的针线包等照片。雷锋牺牲以后,张峻参加了雷锋牺牲事故的调查,拍摄了调查所需要的各种照片。在雷锋入棺时,他拍下了雷锋的最后一个镜头,留下了雷锋的遗容。
为了宣传雷锋精神,张峻于1990年3月5日,自费4万多元,扩印了雷锋照片15万张,全部无偿赠送各地学习雷锋做好事的人。他撰写的《永恒的雷锋》一书于2000年3月5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2000年12月16日,由国家邮政局批准,首次发行的《永恒的雷锋》2002年贺年明信片共计5000套。
朱光斗:第一个“说”雷锋的人
一生说雷锋、唱雷锋的著名曲艺家朱光斗,是1946年参军的老兵,从1960年与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相识开始,几十年如一日说唱雷锋。为传扬雷锋精神,他几乎跑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许多守岛部队、边防哨所都留下了老艺术家的足迹。
1960年11月,朱光斗第一次听雷锋作报告,那字字是血、声声是泪的家史,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使朱光斗深深地感到“雷锋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希望所在。”为此,他当即创作了快板《雷锋苦难的童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63年3月5日,当首都各大媒体发表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雷锋同志的题词后,朱光斗把数来宝“学雷锋”搬上了文艺舞台。结果,全国各大报刊电台迅速刊载播放,这就是后来又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那个段子。
40年里,他“说”着雷锋的段子,演出2000余场。《学雷锋》这个段子始终是他表演的“传统节目”,至今,依然在部队中流传。一位将军说:“朱光斗唱着《学雷锋》,迎来一茬又一茬战士,又唱着《像雷锋那样》把他们一个又一个送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就是这样听着他唱的雷锋,走上将军之路的。”
对此有人不理解,说他有福不会享,有钱不会挣,“越老越犯傻”,他不乏幽默地说:“职务有没有,都是朱光斗,快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东北部队任我走。”享受军职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贴,又是中国曲协副主席,按说朱老称得上是不小的“腕”了,可他一点都没有“款儿”起来,因为他演出从来不要出场费。由于他宣传雷锋精神的突出贡献,沈阳军区授予他金质学雷锋荣誉奖章。
在初创表演《学雷锋》时,朱光斗年龄不到30岁,如今已是71岁的古稀老人了,可他仍执著地宣传雷锋。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先后为他颁发了“功臣奖”、“突出贡献奖”。2000年,为纪念雷锋同志诞辰60周年,古稀之年的朱光斗,星夜兼程,又把沈阳军区干休所几十年来学雷锋的事迹整理出来,并在全国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