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生:第一个“写”雷锋的人
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是雷锋生前的战友,是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重要见证人。从1960年至今,他已经写出了诸如《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有关雷锋的书籍多达13本,使全国人民通过他的作品更多地了解和理解了雷锋。
1960年1月8日,他就与入伍第一天的雷锋交上了朋友。当时团里在操场召开欢迎新兵入伍大会,身为俱乐部主任的陈广生,主持了会议。一个新兵代表上台刚说一句话,一阵风就把他手中的讲稿吹乱了,怎么展也展不平,陈广生担心他讲砸了,想上去帮一把,不料,那个小战士把发言稿一把塞进衣袋,来了个即兴发言,而且一点没“卡壳”儿。那时,陈广生便暗暗记住了这个个头不高,但嗓音洪亮的小战士——雷锋。大会一散,陈广生就拽住雷锋,和他聊了起来……
新兵下连时,团里要成立战士业余文艺队,陈广生第一个选上了雷锋,让他参加群口快板节目表演。
1960年7月,雷锋所在团准备授予雷锋“节约标兵”称号。经过采访雷锋本人,陈广生写出了《雷锋同志模范事迹》这份材料。雷锋看后却摇了一下头,随即用笔把“模范事迹”4个字划掉,写上“解放后我才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两行字。
为了把稿子写得有深度且真实感人,陈广生两度深入到雷锋入伍前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铁矿采访。经过数十个日夜的苦战,他完成了4万多字的《向阳坡上长劲苗》的初稿。
1962年8月15日,正当陈广生修改、补充他的作品时,突然接到雷锋因公牺牲的电话,这消息如五雷轰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乘火车就往抚顺跑。
送葬的路上,陈广生看到,数以万计的人群涌上街头。陈广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雷锋事迹写好,让全国甚至普天下的人都知道雷锋,学习雷锋。几经修改,陈广生终于完成了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并很快连载在《抚顺日报》上,又陆续发表在《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上。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陈广生从1964年秋到1996年春,先后11次赴湖南,并多次到鞍山、营口、抚顺等地搞调查。随后,他写出《雷锋的故事》、《雷锋轶事》两本书。
2002年,年逾古稀的陈广生毅然决定,再把雷锋的事迹编写成电视连续剧。从雷锋16岁写起,一直写到雷锋22岁。经过历时一年的奋战,《雷锋》这部电视剧本和长篇纪实报告文学诞生了,成为献给纪念学习雷锋40周年的一份厚礼。
张峻:第一个“摄”雷锋的人
在与雷锋共同度过的两年多的军旅生涯里,雷锋的战友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2张照片,其中黑白的198张,着色的24张,成为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人。
张峻手头收集、收藏和亲自拍摄的有关雷锋生前活动与生活照片共有384张,包括雷锋在故乡拍的13张,内有集体合影4张;在武汉、北京、鞍山、抚顺、沈阳、长春、大连等地照相馆拍的29张,内有集体合影7张,双人照4张。到目前为止,他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照片是最全的。
当时张峻在沈阳军区任宣传报道助理员,因而有了为雷锋拍照的机遇。当时,雷锋已被授予“节约标兵”称号。张峻听到雷锋的先进事迹后,就下到连队采访。那天午休时间,听到营房门前敲锣打鼓,喊着口号“感谢人民解放军”。一支送感谢信的职工队伍已经来到营房院内,原来是雷锋到卫生队看病,路过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工地时,被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场面所感动,他顾不得肚子痛,推起一辆小推车,就加入了运砖行列。就是在这一天,张峻抓拍了雷锋背着钢枪的那张照片。
张峻先后7次和雷锋生活在一起,随他到过营区、训练场、会场、学校、工地、车站、马路、城镇、山区、村庄……有人说,张峻成了雷锋的影子,雷锋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