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图片上这么多人举手?”“那是日军在安全区搜查中国军队,军人由于长期扳枪机,手关节上都有老茧”。“这儿的三角形代表什么意思?”十多个学生围在一张手绘图纸前,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老人分析,安徽大学老校区三食堂前,常能看到这样一道风景。老人叫张立光,今年85岁,是安徽大学的退休教师。
篮球场边开起“课堂”
中午11点左右,张立光老人把前一天准备好的书本、照片、手绘图等资料,一一装到黑色的方包中,再细心地用一张白布包裹起几本八开的图片册子,生怕弄脏或是弄坏了。从家步行到安徽大学老校区三食堂前的篮球场,差不多已11点半了,此时正好是学生们去食堂吃中饭或吃好饭准备回宿舍的时候。“中午这个时间和傍晚五六点钟最好,学生最多”,张老缓缓地向记者介绍他考察过的最佳时间段。
张老把包里的书籍等,一一摆放在操场边的石台上,再从纸盒里拿出一张自己手绘的路线图,挂放到路边的铁杆上。除了这些书籍、图片外,张老又从一个包里拿出一台录音机,接上随身携带的电源,放进磁带,按下播放键。每次播放的音乐都不同,和当天要讲的主题相配合。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老人所携带的物品,加起来估计有10公斤重。
在张老忙着摆放各类资料的同时,校园里学生和老师,已经在认真地阅读书籍了,似乎他们已经掌握了张老的节奏。大约12点半时,聚集、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也到了张老开始“上课”的时候。张老在手绘路线图上,每指到一个地方,便说出这儿发生了哪些事件。碰到一些重要地点,他还会结合插图和照片来解析。讲解过程中,不时地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听讲。
曾亲眼目睹日寇暴行
一说到老人年纪这么大,还出来义务讲解,张立光老人就说,“虽然我老了,但我还想继续发挥余热,在自己身体和能力许可范围内,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
张立光老人告诉记者,他老家在萧县禇兰镇李院村,当他上小学的时候,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到中学时,他便是班级抗日活动宣传队的成员。1938年至1942年,张立光的老家村子沦陷了,地也种不了,学也上不成了,他还亲眼见到了侵略者的暴行。张立光老人说,所以他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做一点贡献,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被外国侵略的这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外人才不敢来犯。
1951年,张立光从武汉大学一毕业,就到青岛海军快艇学校任教员,教授《海军地理》等文化课,随后又根据需要,辗转在哈军工、沈阳第八航空学校等地任职,共达30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立光才回到安徽大学教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从1988年退休后,张老闲来无事,常去大蜀山游玩。一次在山顶,一名游客指着日军修的小塔问:上面昭和十五年是什么意思?张老耐心地解释说,这是日本天皇的年号。张老介绍,他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注意收集各类抗战材料,还两次亲赴南京实地学习。随后,一到节假日,张老便早早地出发登上大蜀山,带上准备好的午饭,讲解抗战革命历史,直到傍晚才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