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在刘景汉的带领下,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的成分输血率达到了99%,使一个在人们印象中只是单调地采血、配血而不被重视的辅助科室,成为如今名声在外、响当当的现代化血液应用、研究中枢。刘景汉大力倡导的成分输血和净化血液理念,现已深入我国输血领域,他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输血领域的顶尖专家。
■勇攀高峰,科研获得累累硕果
“科技不创新,就没有灿烂的明天!”这是刘景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担任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主任30年的时间里,刘景汉不但将该科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并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他本人也几次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现代战争资料显示,伤员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达80%以上;伤后4小时,因失血性休克致死的伤员占伤员死亡总数的32.6%~59.5%。因此,血液保存、运输和有效、合理地使用,具有不言而喻的军事价值。不仅如此,目前医学界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血液保存、运输和有效、合理地使用,对于与输血有关的临床医疗,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此,刘景汉在一没有导师,二没有技术资源的条件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一步一个台阶地使这个学科完善起来,并不断取得跨越式进步。
在“延长血液有效保存期的研究”中,刘景汉采用磷酸腺嘌呤来保存红细胞,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由当时国际上标准的21天,延长到50多天,不仅缓解了血液紧张的问题,还提高了血液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临床用血,因此该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液冷藏日益受到重视。冷冻红细胞是血液冷藏的首要条件,而国际上通常采用甘油冷冻红细胞,但这种方法技术要求高、操作费时。刘景汉经过大量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二甲基亚砜进行红细胞浅低温和低温冷冻保存。这项研究成果使红细胞在低温条件下可保存10年以上,为解决供血紧张开辟了重要途径。因此,该研究成果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艾滋病等经由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的肆虐,血液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1997年开始,刘景汉在国内首先开展净化输血,这项技术减少了各种输血并发症和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起到了预防疾病经过血液传播的作用。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在国内已逐渐普及开来。
至今,刘景汉获得的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有20项;他曾代表解放军总医院参加“第三十二届国际军事医学科技大会”,其科研成果受到外军的高度评价和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他是建国以来输血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第一人;他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曾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还曾担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军队重点研究课题和国家“十五”及“十一五”重大课题的首席专家......在攀登世界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他获得累累硕果。
2004年,美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红细胞冻干长期保存的技术”。外电报道说,这项技术如同人类首次登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实,在此之前的2001年,刘景汉就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血小板冻干长期保存的研究”,使血小板制剂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点。于是也有媒体指出,刘景汉研制的与美国这项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血小板制剂,也应该有个响亮的定位。面对这些,刘景汉只是笑笑说:“与已逝去的亲密战友雷锋相比,我取得的这点成绩又算得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