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速读
很小的时候,杨选昆女士就常听祖父说,她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阵亡的。经过60多年的苦苦寻找与多方考证,杨选昆女士终于在江西省高安市找到了埋葬父亲的烈士墓园。现在,杨女士希望更多的人和她联系,她想挖掘出“第三次长沙会战高奉战役”当中更多的感人故事,去看看父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共同缅怀为国牺牲的先人。
60年苦寻父亲阵亡真相
今年9月25日,满脸皱纹的杨选昆向记者讲述了她几十年来寻找已故父亲的经过,通过她多方寻证,最后确证父亲是为抗日而阵亡的,是一名抗日烈士。
杨选昆是云南会泽人,今年已经70岁了,退休前是教师。说起父亲,她语气中透出深情:“父亲从云南出去打仗,父亲阵亡时我才3岁,我是从父亲留下的唯一一张4寸大的照片上,看到父亲长什么模样……”
杨选昆说:“父亲去世两年后,母亲改嫁到四川,是祖父母抚养我长大,让我上学,直至中师毕业,后来我成了一名教师。我很小的时候,常向长辈们询问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但长辈们很少说父亲的事,只是说我的父亲很好学、有出息、很讨人喜欢……”
杨选昆的祖父告诉她:“你的父亲名叫杨开龙,在江西高安阵亡的,他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是国民党兵。”听说父亲是国民党兵,她当时就哭了,没有再追问。但“江西高安”4个字却深深地烙在她心里。多年来,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找到父亲死亡的地方,了解父亲的死因,并看看他的墓地。
“每年清明节,大家都要祭扫祖墓,我呢,到哪儿去为父亲扫墓?”说到无法祭祀父亲,杨选昆老人声音哽咽了,双眼红红的。
杨选昆知道了父亲是在战场上阵亡的,只要有机会,她就查阅、搜集滇军出滇参加各种战役的情况。但战争期间死了那么多将士,要找到父亲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家人曾多次劝她放弃,但她说什么也不肯。
退休后,杨选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阅览云南文史资料、《云南黄埔》杂志及各种报刊登载的史料上。她辗转于北京图书馆、昆明、昭通、会泽、普洱等地访问知情的亲友和长辈,咨询云南籍黄埔军校同学会寻找与父亲有关的线索。
2006年,经过多方走访收集史料,杨选昆终于知道父亲曾是黄埔11期五分校学生,后来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名上尉连长,随后出滇抗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高奉战役中,与日军血战不幸阵亡,后被葬于高安市龙潭乡老虎山的国殇公墓。
当年7月,当得知父亲墓地所在时,杨选昆老人顾不得旅途劳累,带着儿子赶到高安找到了老虎山国殇公墓遗址,并在碑文上找到了父亲——杨开龙的名字。
战友回忆杨开龙牺牲
杨选昆还找到了父亲的战友、现定居台湾省的胡绍康老先生,他在电话中告诉杨选昆,他与杨开龙是黄埔五分校同校同学、是同一支队伍、一起出滇抗日,他亲眼目睹了其父亲阵亡的情景。
胡绍康告诉杨选昆,1935年,杨开龙考入黄埔军校昆明第五分校第十一期步科二队,1938年,在干海子进行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编入58军12师开赴抗日前线。1939年5月,因部队伤亡惨重,从湖南返回云南接取新兵。同年11月,第二次从云南出发,途经贵阳、晃县、安江、宝庆、衡阳等地到达江西万载。1940年由万载调到湖北,参加守卫湖北九岭阵地的战役。1941年,杨开龙由湖北调到赣北,归为新编3军12师36团2营7连,时为上尉连长。同年12月25日日军向新三军守备阵地半圆汤进攻,大炮连击,并施放毒气,26、27日战斗加剧,28日日军再次炮轰,持续一个多小时。新三军死伤惨重,这时满山遍野尽是日军,两军厮杀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她父亲杨开龙当场牺牲,年仅25岁。在这场战役中,共有673名将士为抗日而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