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业老人一直保存着这张珍贵的照片。
家住忻城县城关镇翠屏社区东安五组的老共产党员莫志业,是一位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零距离接触过的壮族老人。
今年7月,笔者慕名来到莫老家中采访。这位81岁的老人虽已满头银发,耳朵有点聋,但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回忆起51年前的那段往事,莫老仍按捺不住激动的神情。对于笔者的提问:当年为何能够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莫老捋捋银须,慢慢道来——
1926年,莫志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户家庭,家中五兄妹,他上有哥哥,下有弟妹,家里没有一亩土地,全家人就住在城厢街一个茅草搭的棚子里。父亲莫龙尤解放前就病逝了,母亲莫怕苦一年四季靠给富人家挑水、洗衣、做饭谋生。莫志业10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牛,20岁便跟舅公在城厢街学打铁。
忻城解放后,莫志业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当上了城厢街基干民兵排长、团支部书记,带领青年民兵守仓库、巡大街,日夜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他还带头并发动150多名青年到宜山专区报名参军;由于身体的原因,莫志业最终无缘军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干革命工作的干劲。
1951年春季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下午莫志业打铁收工回家。正走在大街上的他,突然看见一个身穿呢子大衣、胸前佩戴着8枚勋章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径自走进莫土司衙署旁的一个小旅社。莫志业顿时心生疑云,这人为什么不去找单位而是偷偷地溜进旅社?上面一再强调民兵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破坏,莫非这人是特务?
莫志业顾不得回家就跑去县公安大队报告。公安大队一位姓蓝的领导叫他赶紧回去化妆跟踪那人,发现行踪马上报告。莫志业立即回家拿了半袋米,拎了一只鸡到旅社门口守候,见中年男子出来后就假装走动。中年男子看了一眼一身农民打扮的莫志业后,就往思练方向走去。于是,莫志业就叫人去报告公安人员,自己远远地跟踪那中年男子。当他跟踪到思练厂上村时,便衣公安人员也跟了上来。这时,夜幕已降临,公安人员考虑到莫志业的安全,就让他先回家。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当中年男子刚住进思练一旅社时,公安人员从天而降;通过搜查中年男子的提包,发现了大量的特务资料,于是就逮捕了他,连夜押解到县公安大队审问。
莫志业回家后,没有对任何人声张这事,直到公安大队的领导给他送来一个茶杯、两条毛巾的奖励时,左邻右舍才知道他帮助公安抓到了特务。
成为“英雄”之后,莫志业从没有把荣誉当作炫耀的资本,他依然是个普通人,还是干他打铁的老本行。1954年元月18日,莫志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城厢街成立了手工业合作社,莫志业担任了社长,并兼任业余剧团的团长。他经常在工余时间带剧团下乡演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于莫志业工作任劳任怨,不久上级又把他调到泮江造纸厂担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
1956年5月,莫志业作为宜山专区唯一的劳模随团到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参观;三天后回到北京,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从北京回来后,他又被调去柳州一工厂搞电焊。由于工作条件简陋,再加上弧光的刺激,莫志业的右眼不久就失明了,不得重新回到合作社。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从合作社退职回了家。但20多年来,他从未向党和政府伸手要过补助,真正体现了一个老劳模的高尚风格。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劳模。今年“七·一”期间,忻城县委书记卢忠亲自上门慰问了莫志业,莫老感动得老泪纵横。
莫老与爱人张凤云生育了5个儿女,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常常告诫儿女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多为社会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