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叶剑英(翻拍老照片)。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叶向真。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70年前,侵略者的铁蹄下,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中华儿女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共赴国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浩歌。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以其历史担当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广东军民进行了顽强的奋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家国七十载 山河寸寸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第一个系列,是与省档案局联合推出的“先辈的抗战”。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大量广东的抗日将士及其后人,整理使用了广东省档案局多年来保存的珍贵资料图片和口述记录。
尽管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抗战的一幕幕场景依然鲜活,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敬请垂注。
旗帜
1979年,杭州岳飞墓庙迎来自1918年大修后的一次全面整修。那年10月,82岁的叶剑英为岳飞墓庙题写匾额“心昭天日”,高悬正殿。
“父亲把岳飞当作学习的楷模。”4月28日是叶剑英诞辰118周年纪念日,当日,他的次女叶向真在北京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叶向真说:“父亲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祖国和人民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他人生道路中几次重大的抉择,都是非常正确的。”
叶向真从出生到上大学,一直在叶帅身边。回忆起父亲,她十分感慨地说,父亲等革命先辈们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在革命中奉献青春,献出生命。现在社会的年轻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革命先辈正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投笔从戎
民族危难之际报效祖国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4月28日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堡下虎形村一户小商人家庭。如今,虎形山下的叶剑英纪念馆和叶帅故居不时迎来参观的人们。在纪念馆大厅叶剑英铜像前,常有党员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在纪念馆中叶帅铜像身后,是黄河壶口瀑布巨型油画,展现这位开国元帅“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虽然战场上的硝烟已散尽,但叶帅的精神依然影响着后人。
客家人历来重视教育,叶剑英5岁就到私塾念书,11岁进入离家十多里路的丙村三堡学堂住校读书,那时他的学习成绩是几个班里最拔尖的。1916年春,叶剑英出洋谋生,经汕头、香港、新加坡,到达马来西亚怡堡的伯父家里。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妄图卖国称帝,引发护国运动。
叶向真说,当时父亲在马来西亚一个小学教国文,本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云南陆军讲武堂派人到马来西亚招募学兵后,毅然投笔从戎,于1917年来到讲武堂学炮兵,毕业获得陆军炮兵少尉军衔。
叶向真说,讲武堂希望他再回南洋,帮助招考一些侨生,可是父亲却一心要跟着孙中山。“立志报效祖国”对父亲来说,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把自己一生交给祖国和人民的人生抉择。父亲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把岳飞当作学习的楷模,为了祖国和人民,父亲可以断头,可以流血牺牲。
秘赴西安
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上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步步升级,华北、全国面临危亡之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6年7月,张学良与中共代表密谈,磋商建立东北军、十七路军与中共联合抗日的“西北国防政府”。中共中央应张学良的要求,决定派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常驻代表密赴西安,进一步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和整个西北地区的统战工作。叶剑英受到张学良的热情欢迎,被安排住在其亲信、卫队第二营营长孙铭九的家里。
叶向真说,那段时间,父亲多次秘密到张学良公馆,就联蒋抗日、红军与东北军联合抗日作战、整顿改造部队等事务进行会谈。他经常和张学良谈论国事,讨论国共合作抗日的可能性,表示国共应该同仇敌忾,共同抗日。对此,张学良也表现得很坚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政治主张,并宣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事变当天,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中共中央经过紧急磋商,毛泽东、周恩来等即复电张学良,表示全力支持,拟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协商大计。周恩来到达西安的几天后,叶剑英也赶到西安。应张学良的请求,经中央批准,叶剑英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一起制定了抵抗亲日派“讨逆军”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那些日子,叶剑英协助周恩来日夜奔忙。
叶向真说,张学良在华清池抓了蒋介石之后,父亲执行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把蒋介石动员过来,开展国共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父亲跟张学良说,很多国民党将领听蒋介石的话,他回南京之后,可以团结相当多的力量。
统一战线
求同存异争取广泛支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双方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1937年10月3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委派参谋长叶剑英为八路军驻南京的代表,李克农为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叶剑英以公开身份进行活动,坚持贯彻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时期,叶剑英还广泛接触国民党上层和社会各界人士。后来到武汉、重庆,叶剑英也站在同国民党谈判交涉的第一线,并同各方面爱国民主人士商谈救国救民的大事,做了很多关于海外华侨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