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里,张中如在后方医院前前后后共做了7次手术,切掉了左胸3根肋骨,排脓管越换越粗、越插越深,创面越来越大。
1944年夏天,张中如的左胸突然整体塌下去,胸椎骨偏移侧弯。历经磨难的张中如,不得不再次转往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然而,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发生了。在前往延安的20多天途中,张中如在晃晃悠悠的担架上竟然苏醒过来,高烧退了、伤口也愈合了,精神一天好过一天。到达延安,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医生判断其已经痊愈。
身体恢复后,张中如被任命为晋绥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张中如正坐在窑洞前,突闻山下传来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鬼子投降啦”“我们胜利啦”“抗战胜利万岁”……
这一夜,张中如和战友一道,在窑洞前点起篝火,兴奋得一夜未眠。纵然已过了近70年,张中如说:“那天夜晚,两岸篝火倒映在延河中的壮观场景,仍然深烙在脑海挥之不去。”
采访结束时,记者留意到门口一副老人去年出院后手书的对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万古江山今朝新。
14个遒劲大字,章法严谨,铁画银钩,透射着不折不挠的生命力。
永不消逝的生命密码
■张磊峰
采编完此稿,感受最深的是张中如老人身上体现的旺盛的生命力。
从本意上看,生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生存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解读,生命力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力量——
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展现中国抗战的荷兰导演伊文思曾说:“我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英国友人林迈可在他的著作《抗战中的中共》里写道,抗日根据地“真正可以被称作中国共产主义的英雄时代”。
抗战期间,全国各地约有4万知识分子奔向延安,延安成了昭示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爱国抗日的灯塔。作家丁玲在《七月的延安》中写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乐园。”
一个张中如是这样的状态,一支由许许多多“张中如”组成的队伍是这样的状态,一片有许许多多“张中如”保卫的土地也呈现出这样的状态。这种状态,欣欣向荣、蓬勃向上;这种力量,百转千回,所向披靡。
生命无法永存,生命力可以永续。如果说遗传基因代表着一个物种的生命延续,那么,张中如老人身上所展现的生命力,应该就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代代传承的特有生命密码。
这种特有的生命密码是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补足精神之钙、夯实道德之基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攻坚利器,是我们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它穿越历史的长河,永不消逝,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