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县底镇冠堂村有一座公祠,这里是中共容县临时委员会的旧址,县底镇革命老区纪念馆就在这里。院子里种有一株山茶,已经生长了差不多90年了,现在,树上还挂着朵朵怒放的红花。
县底镇是桂东南近代革命一个重要的策源地,在1926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县底镇便有了党的活动,1927年冬,这里组建了中共容县临时委员会。
当暖暖的晨光照进院子时,来了6名老者,打扫、浇花……过了一会儿,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坐到长凳上,一边擦汗一边看着他的伙伴们。他叫黎金源,84岁了,是一名老战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里有一位革命先烈叫黎金荣,是黎老的堂哥。
除了黎金源,还有87岁的陈柳成,82岁的陈有进,75岁的陈强西,66岁的陈东荣,63岁的陈树海,他们是这个革命老区纪念馆的创始人,也是义务的管理员、解说员。平时,他们负责打扫卫生,来了参观者,他们还负责解说。
看到记者到来,他们兴冲冲地将记者请至展厅。展厅里陈列着一些先烈们使用过的遗物,有办公桌椅、公文柜等,墙上贴满了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陈协五等革命烈士的图片和生平事迹介绍。如今,这个纪念馆是容县乃至玉林惟一一座全面展示桂东南光荣革命历史的展馆。
陈柳成是领头的人,别看他87岁高龄了,说起先烈们的事迹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那么熟,是因为烈士的生平事迹,全是他们这几位老人去采访记录下来的。
陈柳成原是冠堂村小学的老师,1993年退休之后,他从之前的思想教育课上得到了启发——县底镇是革命老区,但是先烈们详细的事迹却散落民间,如果能搜集起来,建立一个纪念馆,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几个老哥们的一致赞同。为此,他们成立了筹建小组,每个成员都分到了任务——走访先烈战斗过的地方,采访烈士的亲属及村里的老人,把先烈的事迹完整记录下来。
由于烈士们的家乡各在一方,有的还比较远,对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陈柳成对记者说:“比如我去走访革命烈士潘异凡的家乡,他是平南县人,离县底镇大概有30多公里的路途。为了省钱,我就骑自行车去,路上饿了就吃干粮充饥。也记不清走访了多少次,直到把他的事迹弄得一清二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