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8日讯 盱眙县黄花塘,这片红色的土地,曾经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四周, 淅淅沥沥的小雨洒向旷野里绿油油的稻田, 给这片土地增添几分庄严和肃穆。最近,记者走访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
卞龙介绍说,2007年5月,我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当馆长,这时的纪念馆只有一个旧馆,连 自己只有两个工作人员。“看到这里的环境,想到社会上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不了解新四军军部的情况,我觉得我有责任告诉人们这段历史,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继承新四军的精神”。正是这份责任感,让卞龙充满了斗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克服。没有讲解员,他亲自去招聘;没有资金,他就四处奔走;革命文物少,他带着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
在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的帮助下,纪念馆请来同济大学作出整体规划,拿着项目规划,卞龙的心里有了底气。从北京到上海到南京,从国家发改委到省委宣传部到省旅游局,靠着不折不挠的热忱,他向上争取到了3000万元资金,全部花在项目上。为了省钱,他出差却只坐最便宜的汽车,只为省下住宿和一顿晚饭钱……
对卞龙而言,四处奔波的历程,同样也是一次次灵魂的历练。
一次,卞龙去上海,在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孟波家中,孟波现场谱了一首《梦中的黄花塘》,边谱边改,边改边唱,老战士留下了热泪,也让一旁的卞龙热泪盈眶。从此,新四军老战士来纪念馆寻访,卞龙一定会安排人送上一束鲜花,留一顿饭。也只为此,纪念馆唯一的一台空调,安装在纪念馆的贵宾接待室,只在新四军老战士来寻访时才开放。
如今,占地4000平方米的新馆——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建成了,新馆造型别致,气势雄伟。除现代建筑外,其余全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草房,设计形式、内部布展上的新颖性,让参观者在情境中回归历史,纪念馆也因此先后获得市文化创新工程等奖项。
卞龙的办公桌边,一个不大的手提袋里,装满了他近期收集来的手榴弹、刺刀、子弹等文物,这些文物,有的来自寻常百姓家,有的则来自旧货市场,这些,都是他闲暇时深入民间搜寻的成果。
“做这样的工作,很多人不理解,可不做有心人,这些文物怎么来?”这些不解,卞龙无暇理会,有时候,为了一张照片,他常常要跑几遍。征集文物工作中的每一个点滴,他都记忆犹新。“这些革命文物的价值是无形的,因为它记录历史,无法复制,对我们来说都是珍宝。”
随着纪念馆的规模越来越大,纪念馆工作人员也扩充到了12人。但卞龙对队伍的要求没有降低,馆里目前清一色的本科生。他说:“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不能理解铁军精神,只能做一个‘守墓人’,那种坚守是远远不够。”
卞龙说:“很多人都愿意谈新四军战斗的故事,我觉的要以创新思维看待铁军精神传承。新四军除了特别能战斗外,还是一支特别有文化的部队,新四军的文化是抗战文化,是我们倡导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卞龙认为,创新思想同样适用于纪念馆的发展,“守摊子,只会越守越小,只有用开放的态度,才能走得远。他说,纪念馆将通过和院校建立联系的方式,弘扬新四军的文化,让他们定期到这里参观学习,学习先辈有追求、有信仰、不怕困难的精神,让铁军的旗帜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