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农村去锻炼。我第一次去农村是到北京东郊的“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去参加摘棉花的劳动。中午吃的牛肉包子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真好吃啊,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当地干部在给我们介绍公社情况时,说的非常详细,举了很多数字。我那时候记性不错,都背下来了,在给家里写信时都给写上了。后来我在父亲的书架上意外发现了这封信。听别人说,父亲接到我的信后非常高兴,说我这么小就知道搞调查研究了。其实我就是记性好而已。后来我插队的时候,带了好多父亲读的农业书,还真想到农村大有作为一番。不过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干不了什么,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父亲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也使我印象深刻。他们这一代人参加革命,首先是为了救国救民。大公无私,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一切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中。在他晚年,参观南京雨花台时想起了一生中牺牲的无数战友,他深情地为雨花台题词,并署名“幸存者谭震林”。在他一生中由于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也受到过党内不公正的对待。早在闽西担任福建军区司令兼政委期间,由于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送到瑞金学习。在“文革”期间,又被“四人帮”打倒,发配到桂林软禁。这些都没有动摇过他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一方面他坚持原则,认为对的东西就绝不认错;另一方面他仍然忠诚于党,继续为革命事业兢兢业业的工作,而且还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桂林期间不能工作了,就自己研究种菜、养鸡。为了保护养的鸡,还一次打死了两条五步蛇。打倒“四人帮”以后,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他退居“二线”,还仍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直到1983年去世。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生在我们民族危难的时期。年轻时就投身革命,不负历史使命,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为了救国救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贡献了一生。他是创造历史的千百万个奴隶中的一员,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