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柯愈金。曾强 郭智军 摄
老兵柯愈金,曾是一名中国远征军的战士。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刻,他入缅甸作战,抗击日本法西斯。抗战胜利,他随部队回到广州,亲身经历了日军投降仪式。后来,他不愿意打内战,在部队开拔前的一个晚上,爬军营下水道离开。
老兵舒寿祺,曾服役于“飞虎队”,被分到云南当“飞虎队”英语翻译。抗战胜利后,他进入中国航空公司当副驾驶员。
老兵曾晖,蔡廷锴的贴身卫士,他原名曾飞雄,后来自己改了名字,“曾晖”就是“憎恨日军侵略”的意思。9月12日凌晨,广州最后一位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的十九路军102岁老兵曾晖去世。
10月23日,重阳节,南方日报记者随广州市义工联、广州市激扬文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探访广州几位健在的抗战老兵。
老兵柯愈金:回忆战场,突然来了精神
柯愈金住在珠江村一间平房,外墙的杜鹃正开得红艳。
记者看到,屋内干净整洁,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都齐全。思维清晰的柯老伯说,这些家具是志愿者们出钱买、出力扛回来的。志愿者们还为他送来一块写着“中华民族英雄”几个字的木匾,摆在电视机旁。墙上挂着志愿者为他特制的挂历,每一页都有纪念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照片,上面有柯老伯熟悉的枪炮和草鞋。
“让抗日老兵们看到自己的荣誉,他们会很开心。”激扬文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冼励勇说。
去年,柯老伯的腰椎病犯了,痛得厉害,不得不住院。他的老伴也患病,身体不好。靠柯老伯每月两三千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和医药费,家里一度经济紧张。志愿者们凑钱请了保姆,请保姆多做些果汁给老人补充营养。街道办事处的协管员也经常过来探望老人。
柯老伯说,“我没那么孤独了,日子越过越好了,志愿者就像我的儿女一样”。
在客厅里,秋日光影折进窗户,老人回忆起自己在战场上的岁月,突然来了精神,仿佛又回到当年。
23岁参军,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柯愈金在缅甸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八莫战役。1945年,他从缅甸回国,并来到广州。抗战胜利,他在广州亲历了日本投降仪式。当时,在现在的广州人民公园附近,他和战友们向空中鸣枪,漫天震响,庆祝胜利。
“把全部的子弹打到天上,真的很轻松!”老人说着做了个向天开枪的手势,他说那是他最兴奋的一天。
老兵舒寿祺:再听抗日歌曲,流下泪水
自中风之后,抗战老兵舒寿祺便住在芳村一家养老院的一个拐角上的房间,一天输两次营养液。
重阳节当天,在拜访完柯愈金之后,义工们又来到了舒老伯的病床前探访。
记者在养老院看到,舒老伯的病床四周摆设简单,桌上放了几盏杯子。床边挂着一张照片引人注意。那是在去年舒老伯的生日宴会上,他和哥哥舒盘铭、志愿者们的合照。
去年,志愿者洗励勇给老人戴上播放着抗日歌曲的耳机时,他看见老人浑浊的双目流下泪水。到了今年,老人的病情似乎更重了一些,听歌时已经没有太多表情。志愿者们与他只能展开心灵的交流。
养老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今年舒老伯的病况加重,吞咽功能已经部分丧失,肺部感染带来心律不齐等多种病状。
舒寿祺曾服役于“飞虎队”,被分到云南当“飞虎队”英语翻译。抗战胜利后,他进入中国航空公司当副驾驶员。
舒老伯还曾写过许多诗歌。每次前来看望,一些志愿者会趴在他耳边表达敬意,“舒老,我们很喜欢您的诗啊!”
老人的手虽然枯槁苍老,但手脚的指甲却被修剪得很平整。一名志愿者感动地说,“这多亏了细心的护工李阿姨”。
李阿姨已经照顾舒老伯长达3年。她说,老伯的哥哥舒盘铭今年已经98岁,每年9月22日弟弟生日那天,哥哥都会坐火车从杭州赶来陪伴他。李阿姨发现,“今年,舒盘铭的腰更弯了”。
接送舒盘铭的志愿者在博客中这样记录:“在搀扶他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到他的苍老,他就这么一个人坐着火车,拖着行李来广州探望弟弟,这是什么样的手足情深啊。”
对话
“真的感谢志愿者”
南方日报:柯老伯,听说您之前住院了。
柯愈金:腰颈椎痛,老毛病了。现在走路不是很方便,上午出去走动一下,下午就在家歇着,另外我还有点气喘。
南方日报:当年在战场上,面对日本侵略者,您很英勇。
柯愈金:我在战场上,认准眼前的敌人,用上智慧,然后敏捷手快,就能打败敌人。
南方日报:您还记得在广州亲历日本投降仪式时的场景吗?
柯愈金:我们当时好多人身上背着几串子弹,很重。抗战胜利了,我们大家都觉得子弹没有用了,朝着天放枪,欢呼庆祝胜利。当时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些人还哭了。
南方日报:现在有人在您身边照顾您吗?
柯愈金:我和老伴相依为命,没有子女。很多志愿者和街道办事处的协管员经常来看我,问问我情况。志愿者还凑钱给我请了保姆,帮我们老俩口做饭,打扫卫生。真的很感谢志愿者。
■特写
关爱广东近百名抗战老兵
一群志愿者自发探访抗战老兵,大多是出于对老兵的敬重。政府有关部门为老兵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志愿者们希望也能出一份力。
冼励勇说,志愿者们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有公众人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金帮助老兵;也有新闻记者、历史研究学者等,从各自的角度关注老兵;还有更多的是公司普通白领、政府公务员、高校老师、学生,以及老兵的家属和后人。
志愿者们自掏腰包,在全国各地探访抗战老兵,凑钱帮助部分老兵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比如帮他们请保姆、给他们一些生活补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