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上业是个商人,辞职下海10多年,利用手中的技术办了一家化工企业,干得还不错,人都叫他“李总”。
李总不大像老总,如果说他像老农,他应该也不会介意。一件大棉袄,一口家乡话,微驼着腰,憨厚甚至腼腆,眼神却不同,纯净明亮。
听懂了他那口语速很快的会宁话,就发现他是个爱思考的人,有那么一阵,他常琢磨“我挣那么多钱怎么花”。
“物质是有限的,好房子住上就那么回事,好车子开上也不过那样。”
“人在生存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肯定会解决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做什么更有意义?”
那一阵,李上业有些苦闷,就想着“回归田园”。他跑到什川建了个生态园,又收集奇石、根雕等艺术品。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他想着就可以那样安安静静地生活下去了。
可心里还是觉得缺东西,他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难道挣钱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物质生活?”他觉得自己还是年轻,要是七老八十可能就知足了。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哪里,但找不到答案日子就过不踏实。“我一直在寻找,从传统文化里找、从宗教文化里找……”
二
这个答案,李上业最后从红色文化里找到了。
“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是多么伟大,他们的人生是多么充实。”他花心思办了个红色展览馆,“我慢慢从中找到了一些‘真’的东西”。
李上业觉得做人不能忘本:“我现在能过上这种小康生活,是党的开放政策好,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李上业想要告诉更多人他悟出的道理。先是把生态园里工作的服务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忙时工作,闲时学习,学传统文化、学革命历史、学毛泽东诗词……又找人培训这些孩子们演节目。
开始只是演给游客看,后来李上业拉着这支队伍走了一趟长征路。2009年7月18日从会宁出发,11月2日返回会宁,106天时间里途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16个省区市,行程两万多公里。走到哪里,都是先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去烈士陵园、纪念碑祭奠革命先烈,看望慰问老红军老革命,然后一场场地演:《东方红》、《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演不是那么专业,却很投入。
他们用长征精神鼓舞自己,吃豆腐青菜,很少吃荤菜,住最便宜的旅馆,一间两张床的房子住4个人甚至8个人。穿着红军服的这支队伍走到哪里都很引人注目,每天都有人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都耐心地解释。
100多天,李上业一直跟着,泥石流、塌方都遇到过。边走边看、边走边演、边走边受教育、边走边教育别人。“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调查,红色文化在老百姓心中是什么位置就清楚了。你真正走到百姓中间,就发现他们心里有一本账。我们的演出,观众人山人海,若是不喜欢,怎么可能演下去?”
虽然一路辛苦,李上业却感觉路走对了。走完长征路,去年他又组织了一支红歌传唱队在甘肃省走了个遍。160多天、14个市州83个县区,演了120多场,李上业又一直跟到底。
几万里路走下来,钱花了几百万,全是李上业自掏腰包。
三
商人重利,这样大张旗鼓地做与自己生意无关的事,是不是变着法子为自己的企业谋利益?
有人问出口,有人在心里打个问号。
“商人追名逐利,只要不违法不害人,没什么不对的。但宣传红色文化这个过程不能有‘名’字,我也没想拿这出名谋利。”李上业说,“至于我是不是借红色文化赚钱,时间能说明一切。有首诗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李上业不愿将商业利益与红色文化牵扯在一起,是因为在他心里,红色文化很纯洁,用它去谋利就是一种玷污。但是李上业花钱又花时间从事的红色文化事业又确实和他的生意有关,“我把化工企业、休闲养生企业挣的钱投到红色文化中。别人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任何时候不参与任何商业演出,这是李上业为自己的队伍立下的规矩。“想合作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面对长期没有物质回报的结果。”走长征路时,他们不做任何商业广告,不向地方政府请求食宿安排。一些人看他们确实什么也不图,自己装台自己卸台,一分钱也不要,冒着大雨也要演完,就想请他们吃顿饭,他们不去。“太浪费,吃上一天难受几天。”
平日里,老总李上业的一日三餐15元钱也就打发了,“在吃穿上没什么可讲究的,人的地位高低并不是通过物质的占有量来衡量的。”
“我做这些事,不是想改变什么。我就是觉得知识分子也罢,先富起来的也罢,都应该关心社会和国家,都应该有良知地活着,而不应该被物质异化。”至于别人怎么看待,李上业不去想,“只要真心做事,就是不理解也是暂时的。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如果承受不了这个就不要去做。”
四
商人李上业说自己不是个会算账的人,花了多少钱不愿去想。他相信“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为了改变“零敲碎打”状态,2009年5月,李上业成立了甘肃九源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渐渐地,这支队伍壮大了,红歌传唱队能表演的节目越来越多了。
|